小朋友们的寒假即将来临,紧接着春节也快要到了。每逢较长的节假期,也就进入了人们的胃肠道疾病高发时段。如何在暴饮暴食后促进胃肠道消化吸收?腹泻后又该怎样尽快平衡胃肠道功能?最方便经济的方法之一就是“仙人揉腹”。
什么是“仙人揉腹”?据记者了解,“仙人揉腹”也叫揉腹、摩腹,是对腹部进行有规律的特定按摩。时至寒冬时节,人体更易胃疼胃胀。简单摩腹法,不仅适合大多数人,而且绿色易操作。一起来学习一下,做养生达人吧!
医者:寒冬时节建议摩腹
每逢寒凉时节,一些原来患有胃病尤其是胃溃疡病的人常易复发,严重者还会引起胃出血、胃穿孔。这是因为入冬以后,特别是在寒冬时节,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血液中的化学成分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大量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和适应性随之降低。因此,天气变冷后需预防胃病复发。
“其要点如下:避免刺激、防寒保暖、加强锻炼、饮食调养、平心静气、经常揉腹。”晋江市中医院脾胃病科医生蔡喆表示,胃病患者的饮食应以温软淡素为宜,做到少吃多餐、定时定量,使胃中经常有食物中和胃酸。同时,还应注意进食时细嚼慢咽,以利于消化吸收,减轻胃肠负担。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黏的食物。此外,中医认为,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等症的发生与发展,与人的情绪、心态密切相关。因此,要讲究心理卫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同时,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而影响胃病的康复。
蔡喆表示,《黄帝内经》记载:“腹部按揉,养生一诀。”我国唐代名医、百岁老人孙思邈曾经写道:“腹宜常摩,可祛百病。”揉腹可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现代医学认为,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系统功能,使胃肠等脏器的分泌功能活跃,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明显改善大小肠的蠕动功能,可起到排泄作用,防止和消除便秘,老年人尤其需要。
解析:摩腹先顺还是先逆
那么,该如何摩腹呢?具体做法是将手掌自然伸平,腕关节微背伸,以掌心或掌根部为接触面,连同前臂一起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抚序,每分钟120次左右,坚持做3~5分钟。
“腹部是气血生化之所,摩腹既可健脾助运而直接防治脾胃诸疾,又可培补元气,使气血生化机能旺盛,起到预防全身疾病的作用。”蔡喆表示,建议市民朋友选择夜间入睡前和起床前进行,排空小便,洗清双手,取仰卧位,双膝微曲,全身放松,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右手叠放在左手上。一般操作方法为先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50次,再逆时针方向按揉50次。按揉时,用力要适度,精力集中,呼吸自然,持之以恒会有明显的健身效果。
不少人有疑问,摩腹到底是先顺还是先逆,两者有没有区别?对此,蔡喆坦言,事实上,顺和逆在摩腹上可是有大学问的。中医认为,顺时针和逆时针摩腹并没有先后之分,差别在其作用上。顺为泻法,逆为补法。顺时针摩腹为泻法,主要针对暴饮暴食后的消化不良、食积脾虚及便秘等症,可消食导滞;逆时针摩腹为补法,可治疗泄泻、和中健脾。
需要注意的是,摩腹应在饭后半小时进行,力度不可过大。范围以肚脐为中心,上至中胱,下至关元,做节律性环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