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营救惊险上演
据悉,江先生因工作劳累、生活不规律及水土不服,在工作中突然出现胸闷、头晕、乏力且全身冒冷汗的症状,被紧急送往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急诊科就诊。
经紧急心电图、彩超等检查后,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立即送往导管室进行介入治疗。经冠脉造影显示,江先生“左主干从开口始完全闭塞”,随时可能出现心跳骤停!心血管内科主任张登庆紧急为其行PCI术,放入支架,快速开通闭塞血管。
尽管手术顺利,但江先生左主干闭塞后出现心源性休克,其血压及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早已等候在现场的重症医学科立刻接过抢救生命的接力棒,并请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副院长、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陈名智会诊。
“魔肺”助力转危为安
“当时药物支持,呼吸机辅助呼吸,不能完全控制住病情。最后一线希望,就是给病人置放ECMO辅助循环,让衰竭的心脏休养生息,有利于康复。”陈名智解析说,在重症医学科团队通力合作进行抢救后,江先生的心律恢复,血压回升。但这种好转是暂时的,随时有可能出现新的变化,还需要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24小时的精准监测。
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及大剂量升压药物维持血压……在陈名智的指示下,重症医学科ECMO(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肺复苏技术)团队闻令而动,管道穿刺置管、管路预冲、连接,精准的流量支持,实时的抗凝监测……经过一系列紧急治疗,ECMO在团队熟练的操作下顺利安全地运行。
据悉,ECMO被称为膜肺,或者人工的心或者肺,是心脏和呼吸危重症治疗的一种设备和技术,主要用于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在医学界素有“魔肺”“终极救命神器”等美誉。ECMO将血液从体内引到体外,经膜肺氧合后再用血泵或体外循环机将血液灌入体内,对一些循环或呼吸衰竭的病人进行有效支持,可为心、肺功能的恢复赢得宝贵时间。
可喜的是,在陈名智的指导及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不眠不休的努力下,经过ECMO6天的辅助,江先生心脏功能得以恢复,顺利撤除ECMO,2天后转入普通病房,并于近日出院。
以心护心诠释医者本色
据了解, 急性左主干梗死在心肌梗死中号称“寡妇制造机”,是高危胸痛疾病中的高危疾病,病情恶化和进展很快,死亡率极高。绝大部分病人来不及送至医院就已经死亡,送至医院开通血管后都会发生再灌注损伤,常表现为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心肌收缩力减弱,最终可能导致病人死亡。
此前,在陈名智的指导下,该院重症医学科针对左主干梗死的患者,采取了一整套治疗方案,包括在开通血管后,有创呼吸机支持辅助通气改善氧合,及时置入ECMO保证冠脉的血供、床旁CRRT调节容量减轻前负荷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可使患者的心肺功能得到休息,帮助患者度过高危PCI的围手术期,有利于成功挽救病人生命。
“生和死,有时就是几分钟的差别。”这句话可以贴切形容急性心肌梗死的急危性。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心血管内科与重症医学科紧抓时效,使患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得到最有效的关键性治疗,体现了医院胸痛急救的应急反应能力和综合救治能力。而多学科联动的快速反应机制,也将整体抢救能力发挥到了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