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存款利率的持续下探,近期,理财市场出现了回暖现象。本月初以来,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布关于部分理财产品规模上限进行调整的公告。
记者走访时,不少业内人士表示,银行理财产品募集规模上限的调整,主要由于市场需求的提升,这背后,不仅是存款资金的分流,更在于市场的整体回暖。而在众多理财产品中,咱厝投资者更偏好固收型理财产品。
产品募集“超预期”
11月2日,光大理财发布公告称,阳光金安心计划(存单存款策略)14期理财产品募集规模上限由10亿元调整为32亿元。仅隔一日,上银理财同样发布提高理财产品募集规模上限的公告,该行表示,为更好地满足客户对于定期开放式产品的投资需求,将“净享利”系列开放式理财产品规模上限调整至200亿元。
徽银理财也两次发布公告称,自11月1日起将调整旗下“徽安”5款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募集上限,其中某款净值型理财产品上限被调整为697亿元。据不完全统计,自11月以来,已有近10家银行理财子公司陆续提升理财产品规模。
满足投资者需求
对于银行理财产品募集规模的调整,普益标准分析认为,一是存款利率持续下调,部分存款资金涌向理财市场;二是债券市场企稳回升,导致投向债券资产的银行理财收益趋向稳健,并有所抬升,增强了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三是各理财机构采取降低理财管理费率等措施,给予投资者更广的收益空间,提振投资者信心。
理财产品募集超出预期,是否预示着投资者理财动向发生了变化,就此,记者也进行了了解。“上周,我刚好有一笔大额存单到期,就把资金转向了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投资者蔡海生告诉记者,“主要是看到了最近政策暖风频吹,各种政策叠加利好之下,权益类市场有一些起色,无论是直接参与股市或购买基金都是一个不错的时机,因此选择了较为灵活的现金管理类理财。”
记者了解到,近期,伴随权益类投资风险的提升,投资者普遍较为保守,而选择风险较低的理财产品就成为共同的选择。“近几个月来,股市表现都较为一般,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同时,存款利率的持续下调,使得部分资金分流至银行理财。”崇德路某股份制银行工作人员吴先生表示,对于这类投资者来说,稳健、安全且保有一定的流动性往往是其关注的焦点,因此收益较为稳定的固收类理财产品比较受投资者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