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走得早,儿女又都在外地,今年刚退休的老李生活甚是孤单。当正在为未来如何应对养老、看病难等问题发愁时,他遇到了“好心人”小王。对老李嘘寒问暖的小王,跑前跑后照顾,帮老李干活、送老李小礼物,打出一张又一张“温情牌”。之后小王通过带老李实地参观养老公寓项目,营销养老项目高额回报,诱导老李投资50万元购买该养老公寓项目。签订合同后,迟迟未见公寓建设,老李赶紧追问小王,可他却人间蒸发了……
以上是近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云南监管局发布的一个风险提示案例。近年来,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案件时有发生,给老年人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那么,如何辨别“温情”陷阱,防范非法集资呢?
种种套路须认清
以投资、加盟、入股养生养老基地老年公寓等项目名义,以返本销售、售后返租、约定回购、承诺高额回报、名额有限、“有限合伙”“私募基金”等形式,非法吸收公众资金……这是常见的以投资“养老项目”的名义非法集资。
其他常见的套路,例如以办理“贵宾卡”“会员卡”“预付卡”等“养老服务”名义,向会员收取高额会员费、保证金或者为会员卡充值,非法吸收公众资金;采取商品回购、寄存代售、消费返利、免费体检、免费旅游、赠送礼品、养生讲座等欺骗、诱导方式,以销售养老产品、“保健品”、提供养老服务的名义或者以高额利息为诱惑,非法吸收公众资金;以“以房养老”、每月坐享高息收益等名义进行虚假宣传,诱骗老年人通过房产抵押借款理财,非法吸收公众资金等。
等一等再做决定
面对种种“诱惑”,老年朋友可要注意了,尤其要理性识别“理财”“保险”产品,做到“四看三思等一等”。
“四看”:一看合法性,不仅看是否取得企业营业执照,还要看是否取得相关金融牌照或经金融管理部门批准。二看宣传内容,看宣传中是否含有或暗示“有担保、无风险、高收益、稳赚不赔”等内容。三看经营模式,有没有实体项目,项目的真实性、资金的投向、获取利润的方式等。四看投资项目,是不是主要盯向老年人保健、康养等特殊服务领域。“三思”:一思自己是否真正了解该产品及市场行情。二思产品是否符合市场规律。三思自身经济实力是否具备抗风险能力。“等一等”:遇到相关投资集资类宣传,一定要等一等,避免头脑发热,先征求家人和朋友的意见,必要时可到公安机关咨询。不要盲目相信造势宣传、熟人介绍、专家推荐,不要被高利诱惑盲目投资。
千万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高息“保险”、高息“理财”,不被小礼品打动,不接受“先返息”之类的诱饵。树立正确的投资意识,通过金融机构客户服务电话、银行官方网站等正规服务渠道咨询购买金融产品。不与自称是银行、保险从业人员个人签订投资理财协议,不接收从业人员个人出具的任何收据、欠条。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关注正规机构发布的银行、保险、广告信息和非法集资风险提示,遇到涉嫌非法集资行为及时举报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