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b版:生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咱厝老友:警惕肌少症

本期嘉宾:王芳泰

千金难买老来“肉”!近日,记者走访发现,不少老年朋友愈加热衷运动,对健康保健意识也有所提升。然而,部分老人却沉迷“日行万步”“少吃减肥”,以期望达到减肥、更加健康的目的。对此,记者专访了晋江梅岭王芳泰中医(综合)诊所的主治医师王芳泰。王芳泰提醒:老年人切勿盲目减肥,应警惕肌肉“静悄悄地流失”,患上肌少症。

肌少症健康危害大

据悉,肌少症是老年人群应重点防治的骨骼肌肉疾病。肌少症是指与增龄相关的骨骼肌质量和肌肉力量下降,多见于老年人,又称肌肉衰减综合征、肌肉减少症、少肌症。该疾病表现为虚弱、容易跌倒、行走困难、走路越来越慢、干事情越来越没力气、四肢纤细等,其诊断有赖于肌力、肌强度和肌量的评估等方面。

同时,肌少症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大。王芳泰介绍,老年人肌量减少往往意味着机体虚弱、活动能力和自理能力下降,跌倒、罹患骨质疏松、骨折以及骨关节炎的风险明显升高;与跌倒、衰弱等老年综合征密切相关,增加了老年人残疾发生率和疾病病死率;通过降低基础代谢率而引起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肥胖、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等。

如何预防肌少症

“有力有肉才健康。经常有老年朋友用‘千金难买老来瘦’作为自己的健康准则,为了‘瘦’而少吃肉、多吃粗粮,担心因为长胖出现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这些‘富贵病’。然而,过犹不及,衰弱、肌少、营养不良、跌倒等一系列老年人特有的临床症候群,也与过瘦有关。”王芳泰介绍说,消瘦、肌少、衰弱,往往与营养不良伴随出现。肌少症越早干预越好,增强个体肌肉质量及肌肉力量,应该在中青年时期即开始做好肌肉储备。肌少症的防治措施包括:科学运动、平衡膳食等。

“建议大家做到科学运动、平衡膳食。”王芳泰建议,运动是获得和保持肌量与肌肉力量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但老年人的运动需因人而异,可选择坐位抬腿、静力靠墙蹲、举哑铃、拉弹力带等,能有效改善肌肉力量及功能。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平衡膳食和充足营养,注重蛋白质和维生素D摄入,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包括鸡蛋、牛奶、鱼、虾等。

相关链接

如何早期筛查肌少症

记者了解到,简便易行的早期筛查肌少症的方法包括两种。

第一种,量一量小腿围:测量方法为使用非弹性带测量双侧小腿的最大周径,可以作为肌肉质量的替代指标。建议自测男性小腿围界值<34厘米、女性<33厘米时,尽快前往医院进行检查。第二种,可自行于网上查找“自评调查问卷SARC-F量表”:总分≥4为筛查阳性,提示肌少症风险,应尽快前往医院进行专业诊断。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