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b版:晚晴·健康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小儿胃肠道疾病的 预防保健

健康课堂

天气多变,时热时凉,早晚温差较大,是各种传染病的易发季节。在诸如因素影响下,胃肠道比较敏感的小儿容易出现呕吐、腹痛、腹泻、厌食等问题。本周健康课堂,我们特邀晋江市中医院儿科李运肖医生为大家开课,一起来了解小儿胃肠道疾病的预防保健措施。

病原是什么?

“病原以病毒感染为主,轮状病毒(Rotavirus)最常见,其他如诺瓦克病毒、肠腺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杯状病毒、冠状病毒、星状病毒等。病原复制多于气温变化快的时节,时冷时热致病毒复制,感染人员增多。”李运肖解析说。

谈及小儿胃肠道疾病的注意事项,李运肖表示,临床上患儿精神状态好,呕吐、腹泻初期口服蒙益生菌、脱石散、口服补液盐,如出现呕吐不止、进食少、尿少、皮肤弹性差、精神差等症状,需及时就诊,要警惕脱水。

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建议家长朋友,要让孩子远寒、远湿、远积。”李运肖表示。

远寒,指的是腹部要保暖,不要受寒,寒气特别容易从神阙穴侵入,大冬天小宝宝最好戴个肚兜保护腹部;要吃热食,喝温水,给身体暖暖的能量;少吃生冷寒凉的食物,特别是火龙果、猕猴桃、螃蟹等寒性食物不宜多吃。如果腹部着凉,可以贴腹部艾灸,如果没有艾灸条或者艾灸盒,可以用吹风机热风吹热腹部,当然也可以用暖宝宝贴,让腹部保暖。

远湿,主要是久坐不动,容易产生湿,即便大冬天,孩子也要适度运动起来,有太阳的日子,多晒晒太阳;过量的水果和牛奶(包括把水果煮熟了),容易产生湿气,所以孩子只能适量吃,不宜过量;吃过量甜食,也容易产生湿,要特别注意甜食的摄入量。饮食上可茯苓、薏苡仁、芡实、陈皮等煮粥或者炖汤;也可以通过足浴的方法,达到温阳散寒、祛湿、活跃气血效果。

远积,特别是零食的量大大增加,主食和蔬菜的量大大减少,这样就特别容易导致积滞,一定要特别注意饮食有节。可以山药茯苓山楂茶代茶饮,以达到健脾、祛湿、消食作用。

重在固护小儿脾胃

晚睡是药物无法弥补身体能量的暗耗。睡觉可以滋阴养阴,小朋友需要在三焦经当令的9点时,进入睡眠状态,这非常重要。晚睡一直在暗耗孩子的阴液,这种暗耗,是任何药物都无法平衡弥补的。

脾主四肢,运动是健脾根本。脾主四肢,要让脾强壮起来,一定要运动起来,动则生阳,动则气血旺盛,同时强壮脾胃。

晒太阳养阳,给脾阳满满能量。经常带孩子晒后背,给督脉和膀胱经充满阳气能量,这个阳气能量会帮助身体的脾阳强壮起来。

脚踏土地,给脾胃强大的能量场。五行之中,脾胃属土,与大自然的土地是同一能量场,经常带孩子去大自然里玩耍,大自然的土气能量,会滋养孩子脾胃。

据悉,晋江市中医院设有儿科外治室,诊疗项目包括小儿推拿、火龙罐、蜜芽罐、悬浮灸、中药透药疗法、中药穴位贴敷(感冒/咳嗽/哮喘/腹泻/呕吐、腹痛/口疮、流涎/厌食/遗尿/夜啼等)等,让小儿生病期间多了一种选择。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