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儿的过程中,家长就像在升级“打怪”,虽晋级不断但仍有更多的挑战在后头。面对接踵而至的困惑、难题,你是请教老师、专家,还是老一辈?或是翻开育儿书籍捞一捞有用的知识点?然而,也有部分家长在和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摸索出一些靠谱的育儿智慧锦囊,快来收下这些干货吧!
如何将忙碌的生活过出松弛感?如何在有限的亲子陪伴时光中,以平和的心态高质量带娃?本期,“育儿经”栏目邀请到晋江市第二实验幼儿园小朋友的家长黄莉莉,她将结合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分享实用的育儿干货。
遇事不指责 给孩子成长空间
提到松弛感一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是不急不慢、允许一切发生。在我看来,生活需要松弛感,其实养孩子也是如此。”黄莉莉坦言,在日常生活中,她正在努力做一个有“松弛感”的妈妈。
就像《朗读者》里说的:“家,是一个有温度的词。因为在这里,你不必时时绷着弦,也不必事事较着劲,更不必常常比胜负。你感到自己是无条件被接纳的、被包容的、被支持的。”黄莉莉说道,生活中人们很容易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吵架、彼此消耗。为此,她跟荷欣爸爸共同制定了一些带娃“家规”,比如“遇事不指责”。
“很多家长会不自觉地把责备当教育,孩子犯错了第一反应就是责备。然而,责备只会把不好的情绪传给孩子,而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其实,家长可以把孩子的‘错误’变成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比如,孩子端水果时撒了一地,可以说‘没关系,妈妈教你,以后端盘子要让两只手扣住盘子边缘,尽量保持平衡,下一次就不会摔了’。”黄莉莉分享道,孩子基本的经验和常识不足,他们的行为大多是为了“学习”,而这个过程才是最关键的。
错峰带娃 彼此承担和付出
“身为一名低年段的主科老师,我其实会把大部分时间和耐心给了班上的孩子,回到家后我常常处于‘被掏空’的状态。我和荷欣爸爸经常沟通,他也很理解我。因此,下班后他很少玩手机,大部分时间都在陪孩子,也能够很自觉地分担家务。在我看来,和家人的有效沟通非常重要,大家能够互相体谅、互相配合。”黄莉莉说道。
在黄莉莉看来,家庭成员中的任何一方选择摆烂,或只当甩手掌柜,家庭关系就会出现失衡。而家庭成员间互相协助、错峰带娃、共同付出,就容易营造出松弛感。“我下班的时间比较早,会先陪孩子读绘本、画画或者做小游戏。等荷欣爸爸下班回来后,她会陪着孩子玩、下棋,我就负责煮饭。”黄莉莉分享道,吃完晚饭,他们会对家里的卫生进行分工,一起承担家务。
学会管理情绪 放下过高的期望
为人父母,情绪管理和心态调整是一堂必修课。黄莉莉认为,提高自己的认知和自控能力,能够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幸福。当下,“情绪化育儿”“心情式育儿”太普遍了,大家可以尝试“非暴力沟通三段法”。首先,先描述自己看到的事实;其次,再分享自己所感受到的情绪;最后,明确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期待。
比如,当家长看到孩子不睡觉时,并不是直接发脾气,而是跟孩子说:“妈妈看到你一直在打滚不睡觉,觉得很难过。因为,我已经哄你一小时了,你还不睡觉。我希望你再玩两分钟就能和我一起睡觉。”“当家长尝试这样的表达时,可能就没那么愤怒了,而孩子也会听出妈妈确实是希望我早点儿睡觉。”黄莉莉说道,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家长尝试将情绪转化为理性的表达,努力做一个情绪稳定的家长,亦是育儿道路上的一堂必修课。
育儿加油站
我想和父母们分享3个“放下”:1.放下过高的期待。父母的皮筋拉得越紧,孩子就越容易反弹。与其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不如让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力。2.放下过多的责备。一段好的关系,是令人放松的。在我看来,家庭不是战场,孩子也不是敌人。3.放下无谓的攀比。或许,外在的环境无法改变,但父母应该是最接纳孩子的人,让孩子自信、阳光地长大。
分享嘉宾:黄莉莉(尚荷欣妈妈)
嘉宾职业:教师
推荐幼儿园:晋江市第二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