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可以明显感觉到,炎热的夏季已经过去,凉爽的秋天悄然而至。在昼夜温差较大的时节,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感冒、咳嗽等症状呢?
多吃润燥食物
当下,天气渐凉,秋燥渐显。此时,孩子适宜多吃些白色的食物以养肺润燥,如山药、莲藕、银耳、百合、莲子、梨等。比如,可尝试银耳的多种煮法,给孩子多变的味蕾体验。银耳炖雪梨可以降内热,银耳百合羹可缓解口鼻干燥、大便秘结、咽喉不适,此外,银耳也可以搭配紫薯、南瓜等,口感糯滑,营养价值丰富。
平日里,孩子也要多补充水分,多喝白开水、豆浆、牛奶等饮料以养阴润燥。此外,还可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等,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助于增强孩子的免疫力。值得一提的是,当季切记不吃或少吃冰镇食物,以免影响孩子的消化功能,引发秋季腹泻等问题。
保持充足的睡眠
“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夜间的凉意一天比一天明显。为此,建议家长将家里的凉席换成舒适、透气的纯棉床单。孩子入睡期间,尽量不长时间使用空调,如开风扇尽量避免对着人直吹。除此之外,建议家长为孩子换上薄款的纯棉长袖睡衣,盖好肚子以防着凉。
除了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外,家长还可以利用孩子放学的空当或周末闲暇时光,带孩子到户外进行适当的运动,以提高孩子身体的免疫力,也有助于晚上更好地入睡。在进行户外活动时,注意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遵循缓慢预热、适度锻炼的原则。
预防流行性疾病
“白露”一过,昼夜温差持续加大,气候渐渐变得干燥,免疫力较低的孩子容易出现一些季节性的疾病,比如,秋季腹泻、呼吸道疾病等。
据悉,秋季是小儿腹泻的高发季节,主要有感冒、呕吐、腹泻三大特征。如孩子出现以上症状,家长应预防其脱水,并及时将孩子送往医院就诊。此外,当季注意预防呼吸道疾病,如发烧、咳嗽、支气管炎等。
值得一提的是,当季空气中的湿度下降,人体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由于干燥导致的鼻腔出血。为此,当季要注意滋阴润肺,以防秋燥伤人。
食谱推荐
北杏炖雪梨
做法:用北杏10克,雪梨一个,白糖30克,清水半碗,置炖盅隔水炖一小时,饮汤食雪梨。
功效:有化痰止咳、清热生津、润肺平喘的功效。民间常用以治疗秋冬燥咳,慢性支气管炎干咳、口干、咽痛、肠燥便秘等症。
桂圆红枣莲子粥
做法:准备桂圆干、红枣、莲子、糯米、冰糖,将以上材料洗净后,红枣去核、莲子去芯浸泡1小时,然后全部材料放入煲中,加入足量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熬至粥成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养心安神,适合夏秋之交脾胃受损,或血虚、失眠多梦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