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露沾蔬草白,天气转青高”近日,我们迎来了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白露。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晋江市第二医院(安海医院)康复医学科相关负责人陈青云坦言,值此时节,气温快速下降,绵雨开始、日照减少,季节由夏到秋转换。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如何养生?白露过后,人们容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这就是典型的“秋燥”。所以,润肺防燥仍是秋季养生的基本原则。
饮食起居宜关注这些
“起居方面,应注意早晚添衣被。”白露节气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大,早上及夜晚温度较低,要注意添加衣被,睡卧不要贪凉。同时宜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注意劳逸结合,防止熬夜损伤机体免疫力。
“饮食方面,要注意润肺健脾防过饱。”白露节气的饮食养生应以清润肺燥、健脾和中为主。饮食上要注意不宜进食太饱,以免肠胃积滞,变生胃肠疾病。秋季是一个机体气血由外走内的季节,白露时,胃肠气血仍未充,此时若饮食不节容易生病。另一方面,多吃辛润食物可防秋燥,如梨、百合、甘蔗、芋头、萝卜、银耳、蜜枣等。
白露后,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可较夏天适当加大,选择健走、打太极拳、八段锦、体操、乒乓球、羽毛球等,以微汗出但不疲倦为度,这样有助于机体内气血调畅。但不宜进行过激过量的运动。秋季养生要调摄精神,保持神志安宁而平和,精神内守而愉悦。
应防秋燥与旧病复发
秋燥需分温燥和凉燥,初秋时节以温燥多见,进入仲秋以后,多以凉燥,当气候进入仲秋,秋燥加重,燥易伤肺,肺伤则感冒咳嗽。所以此时仍需要预防“秋燥”:燥邪伤人,易耗人津液,常见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
还要预防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尤其是哮喘、慢性支气管、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容易旧病复发。特别是因体质过敏而引发上述疾病的患者,外出活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平时要少吃或不吃鱼虾、生冷和辛辣煎炸等食物。
在穴位保健方面,陈青云坦言,白露节气期间,推荐大家可每日揉按或艾灸尺泽穴、肺俞穴、足三里穴,每次10分钟左右,长期坚持,能起到养肺健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