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渔啦!16日中午12时,历时3个半月的海洋伏季休渔正式结束,100多艘渔船从晋江深沪国家中心渔港陆续出海,带着鱼虾满仓的期盼,开始新一轮耕海牧渔征程。
晋江拥有121公里海岸线、957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海洋产业条件优越、特点鲜明。海洋经济是晋江农商银行的重点关注领域,多年来,该行找准海洋经济发展切入点,积极探索推动海洋渔业产业链供应链金融发展,统筹配置信贷资源,创新产品升级,优化服务流程,为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农商动能”。
打造专属金融方案
量身定制
根固于农、业本于农。
渔业向来是晋江农商银行重点关注的传统产业。围绕晋江海洋经济发展和渔业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晋江农商银行精准把脉,明确支持重点方向,根据渔民实际需求推出专属金融服务方案。
一方面,晋江农商银行与当地海洋渔业主管部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主动对接服务好重点项目。比如,建成多年的晋江深沪渔港为国家级中心渔港,在设施升级、港湾清淤等方面有资金需求,晋江农商银行主动对接为其提供专项资金用于渔港建设升级项目。另一方面,积极与当地特色协会(商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获取会员清单,对接做好服务。此前,该行在为深沪渔业协会授信10亿元的基础上,为其增加授信1亿元,并为32名渔船主新增用信4000多万元,帮助渔船主化解周转资金短缺问题,推进渔业复工复产。此外,该行积极发挥金融助理和乡村信息员作用,深入渔村大街小巷,为海洋产业经营者带去最新的优惠政策,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米”。
推进信贷产品创新
打通堵点
海洋渔业融资难,主要源于小微企业和养殖户的资产多为“非标”资产,难以评估价值和抵押担保。
晋江农商银行找准“痛点”,努力“破题”,在省农信联社“福海系列”产品框架内,因地制宜创新推出“信用船”“渔业养殖贷”“信e贷”“鲍鱼贷”等“非标”类信用担保贷款产品,支持海洋渔业经营主体发展。金井镇海洋养殖业发达,特别是鲍鱼养殖具有相对优势,晋江农商银行针对鲍鱼养殖的资金需求,为养殖户量身打造“鲍鱼贷”,满足客户的信贷资金需求。截至目前,该行已累计发放“鲍鱼贷”50余户,授信金额超3000万元。
“信用船”产品的诞生,更是为当地渔业的发展插上了“翅膀”。据了解,“信用船”是晋江农商银行根据辖内深沪镇渔业资源优势,以评定的“信用船”渔船所有权作为抵押物而开办的一项特色产品,最高可按渔船评估价值的50%进行贷款。目前深沪当地有200余艘渔船,与晋江农商银行有合作的有近120艘。同时,该行为“信用船”客户配套“信用船加油贷”,让受休渔及国际油价上涨等影响的渔民提供类信用担保贷款产品,为蓄势待发的渔船备足马力。
通过倾斜信贷资源、推动产品创新、优化服务流程,晋江农商银行不断为当地渔业转型发展提供全链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助力渔业振兴、乡村振兴。
挖掘海洋经济潜力
精耕细作
海洋经济的全面发展,还须全产业链、供应链的全面兴起。为此,晋江农商银行除了信贷资金的持续助力,更是聚焦海洋民生,延展农信服务内涵,精耕细作打造出了以海洋为主题的“五位一体”银行——深沪支行。
除提供银行网点的常规金融服务外,还定期在网点组织开展海洋文化相关讲座,利用支行内设智慧体育多元空间,举行室内模拟钓鱼、冲浪等活动,让走进网点的客户深入感受不一样的海洋文化。同时,还邀请当地名小吃协会莅临支行现场推介拳头母、马加羹等特色海产品小吃,帮助渔民通过助农电商平台“福农e购”拓宽海产品销售渠道。
以主题网点为延伸,晋江农商银行逐步强化集金融、电商、物流、民生、政务“五位一体”的服务功能,积极对接海洋加工企业、冷链物流企业等转型升级,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升级。截至7月末,已累计支持冻库企业、海产品加工企业近160家,贷款余额约8.1亿元。同时,通过晋江农商银行的信贷支持,众多新渔船完成了技术升级,渔船吨位从以往的最高500吨提升至600吨,捕鱼期限从七天延长至一个月,捕捞效率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