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晋江少年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兰汤浴、点雄黄、刺五毒、裹角黍……

小记者感受端午民俗魅力

本报小记者 蔡彬蔚(晋江市第三实验小学滨江校区) 杨紫涵(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

6月22日端午节当天,晋江龙泉书院里曲音袅袅、粽叶飘香,十分热闹。在这里,本报小记者体验了兰汤浴、点雄黄、制作香囊、刺五毒、裹角黍等多种传统民俗活动,对端午节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走进龙泉书院,这里到处一片绿荫,红砖白石的闽南古大厝散发着古香古色的气息。活动开始前,我们领到了一条带有小粽子装饰品的红绳手链,迫不及待地戴上。满满的仪式感,让我们对当天的端午活动充满期待。

当天,小记者带来了丰富的才艺表演,南音琵琶演奏、诗朗诵、葫芦丝吹奏等节目轮番上演,为本次活动开了一个好头。

端午民俗体验开始后,小记者欢乐的身影穿梭在不同的角落。瞧,有一条长长的队伍正准备“点雄黄”。只见一位穿着传统汉服的小姐姐手拿一支毛笔,在小朋友们的额头上点上红色的雄黄。轮到我(杨紫涵)了,小姐姐在我的眉宇之间点了三点,我照了照镜子,像一朵小红花,美极了!

“射五毒”体验区域传来一阵阵惊呼。我们凑近一看,看到五毒图像被印在箭靶上,小伙伴们排着队,依次拿三个飞镖射五毒。通过询问,我们了解到古时候有“端午到,五毒醒”的说法,因此有了端午节“射五毒”来驱除毒虫的习俗。

提到端午节,我们了解最多的是赛龙舟。这次参加才艺表演的小记者则体验了制作龙舟。我(蔡彬蔚)先把竹条竖着排好,再往侧边一根根穿进去。按照说明书的讲解制作,一会儿,龙舟就成形了。我又将香囊挂在底部,这样,一艘朴素而又不失精致的龙舟就做好了。我提在手上,感觉龙舟沉甸甸的,因为它承载着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精华。

一艘艘精致的龙舟、一个个香喷喷的粽子、一缕缕艾草香、一包包芳香四溢的香囊……这个端午节,不仅充满了浓浓的节日气氛,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小记者感言

“射五毒”“点雄黄”等体验活动,真的是让我对端午民俗文化有了不一样的认识!期待有更多的人一起来弘扬这些传统民俗活动,让它们继续传承下去!

施童馨(晋江梅岭希信中心小学)

通过包粽子、编五色香囊、兰汤浴、点雄黄等活动,我在愉快的体验中不仅感受到了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体验到了传统节日带来的乐趣,也锻炼了动手能力,希望今后有机会多多参与这样的活动。

郑亦辰(晋江市第三实验小学滨江校区)

当天我最喜欢的活动便是包粽子。以前我觉得包粽子十分简单,可真正动手以后,才发现光是将两片粽叶叠成一个立体的三角体就已经很难了。幸好现场有工作人员帮忙,我才顺利包好一个粽子。这次端午节民俗体验活动结束后,我很开心。

杨尚恩(晋江安海西隅小学)

让我印象最深的活动是制作香囊。我把艾叶包和棉花塞进一个小口袋里,再用针线将小口袋缝起来。缝好后一看,香囊的外表像一个饱满的小粽子,十分可爱。用手一捏,软软的。再放到鼻子下一闻,艾草的清香飘入鼻孔里。佩戴在身上,既好看又能驱蚊,太实用了。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学会了制作香囊、包粽子,还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很期待下次的小记者活动!

蔡瑶莹(晋江安海西隅小学)

指导记者 欧阳霆 董严军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