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悄然而至,又到了“露胳膊露腿儿”的时候。对很多“型男型女”来说,这也是“秀”身材的大好时机。为了“秀”出好身材,不少爱美人士都会在这个时候加强运动。那么,夏季运动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快来瞧瞧,本报记者为你梳理的这份夏日运动健身指南。
不宜在高温下剧烈运动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小伙伴说,夏季天气比较热,所以没必要热身。但事实上,即使周围环境温度较高,热身也非常有必要。泉州市营养健康协会专家委员、泉州医高专附属人民医院主治医师陈宜阳介绍,热身的主要作用是舒展肌肉、活动关节等,运动前热身是防止受伤的重要措施之一,特别是对于业余运动爱好者来说,如果没有进行适当的热身,便直接开始剧烈运动,很容易引发肌肉拉伤、关节扭伤、腹痛等症状。
陈宜阳特别提醒,小伙伴应避免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剧烈运动。据相关资料表明,长时间处于30℃以上的环境中运动,更容易出现相关疾病,例如脱水、过热、肌肉痉挛、出汗过多、头痛、恶心、疲倦等。还有,运动时,肌肉组织的需氧量增加,为满足这部分增加的需求,心率相应加快,心肌耗氧量也随之增加。因此运动的时候要注意心率变化,国际上通行的公式:运动心率=170-年龄;体弱且年纪较大的人,运动心率=(170-年龄)×0.9。若长期处在心率过快的状态,容易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心脏负荷过大,甚至出现心衰。
运动后不宜喝冰水
夏季气温较高,体能消耗较大,大量的运动会加速人体内水分的流失,因此,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陈宜阳建议,大家在运动前半个小时,最好先喝两杯水,在运动过程中要及时补充水分,最好喝生理盐水。值得注意的是,补充水分应该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既不要一次性喝大量的水,也不要等到口渴的时候才喝水。
还有,小伙伴在运动后不宜喝冰水。在炎热的夏日里运动,小伙伴的身体处于体温较高、心血管相对扩张的状态,此刻骤然饮用过量冰水,很可能引起急剧的胃部痉挛和心血管痉挛,易诱发各种消化道或心血管疾病。
还有,夏季天气较热,很多人在运动后容易出现大汗淋漓。为了降温,图清凉,不少人会选择吹空调,有些人甚至直接洗冷水澡,但这样做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陈宜阳说道,运动过后,人体的毛孔处于扩张的状态,如果采取上述方法降温,会使毛孔急剧收缩。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体表温度急剧下降,但身体内的热量却散发不出来,很容易引起发烧、感冒等症状。正确的方法是等身上的汗都干了之后,再用温水冲澡,而且水温最好高于体温1℃~2℃。
此外,夏季运动应尽量避开最为炎热的时间段(上午10点—下午4点),因为这段时间温度较高、太阳直射较强,在这种“酷热”的环境下运动,很容易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夏季可以选择天气较为凉爽的早晨或者傍晚进行适当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