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b版:消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以租代购”靠谱吗? 监管部门发布风险提示

“稳定货源、月薪过万、随时退车、以租代购……”看到这些宣传字眼,不少晋江购车者怦然心动。近期,部分网络平台、货运公司以上述条件招聘货运司机,诱导司机贷款购买货运车辆以供“入职”使用。但在司机提车之后,却遭遇接活难、退车难、退款难等情况,收入未达预期却背负大额债务。针对这种现象,银保监局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大众应审慎借贷,仔细辨别广告宣传,切勿轻信口头承诺。

审慎借贷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有意从事货运、物流等行业工作的从业人员,应当审慎评估相关网络平台、物流公司的宣传内容,根据自身条件自主决定是否要贷款买车。如果确需贷款,应通过正规金融机构、正规途径办理贷款业务。正规金融机构除收取贷款利息外,不会额外收取任何费用,更不会要求贷款人缴纳与车辆有关的保证金。”银保监局提醒,在业务办理过程中,贷款人应认真、完整阅读合同条款,重点关注与费用有关的合同条款,看清贷款条件、综合息费成本、还款要求等重要信息,详细了解提前还款违约金、逾期罚息等可能发生的违约成本。对于费用约定不明、信息不完整、内容有误或者条件内容上留有空白的合同,须事先约定清楚,不要在他人的诱惑或催促下贸然签署,更不要轻易授权或委托他人签署。

通过互联网渠道办理贷款业务,在进行人脸识别、电子签名前,应认真阅读页面上的提示内容,明确相关法律后果。对于不清楚或不理解的内容,贷款人有权要求金融机构进行说明。不要在未经任何说明的情况下配合进行人脸识别或电子签名。

仔细辨别 理性维权

求职或购车过程中,如消费者遇到低门槛、高薪酬、承诺货源及收入、先交会员费或加盟费等情况,一定要提高警惕,仔细辨别相关广告宣传的真实性和可行性,签署书面合同。不要轻信保底收入、无条件退车等口头承诺,避免陷入纠纷和陷阱。如果确需贷款购买车辆用于货运、物流,应当审慎评估实际收入是否可覆盖贷款月供,以及在收入未达预期的情况下,是否有第二还款来源。

如发生纠纷,贷款人应及时向金融机构或金融监管部门反映相关情况,通过正规渠道维权,切勿轻信“代理维权”“代理退费”等宣传广告,不要把个人信息轻易提供给“代理维权”机构和人员,以免泄露个人信息、造成财产损失,更不要在投诉时伪造虚假证明材料,以免承担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