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b版:亲子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孩子爱“争宠”咋办? 听听咱厝心理老师怎么说

亲子健康

被“掏空”的宝妈如何为自己充电?遇到孩子“争宠”时该怎么办?在带娃的过程中,不少妈妈深感焦虑:想给予孩子更高质量的陪伴,却常常问题不断。本期,“亲子健康”栏目采访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心理专职教师陈龙,一起看看她分享的实用干货。

场景 ▲ “离家出走”的妈妈

“昨天入睡前,本着好好陪伴两个孩子的想法,我想一一满足孩子们的诉求:姐姐想要我陪她下围棋,弟弟想要我给他讲故事。在征得姐姐同意后,我先给弟弟讲完了绘本,就在要带姐姐到她房间下围棋的时候,弟弟开始抱着我的大腿哭:‘我要妈妈陪我睡觉,我要妈妈陪我睡觉。’这个时候,姐姐也不甘示弱了,也跟着大喊起来:‘我已经等很久了,我要妈妈陪我下棋!’”市民张女士说道,由于她不懂得该如何处理当下的情况,于是她走出房间、走出家门,到户外先让自己平静下来,缓解一下焦虑的心情。

建议 ▲ 优化陪伴方式

“这位妈妈在当时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情绪状态,我觉得是特别好的,而这其实也非常重要。作为妈妈都想把爱尽可能地给予孩子,满足孩子的需求,在做不到时会感到焦虑。”陈龙说道,其实妈妈本身也是一个生命体,能量和精力也是有限的,在那个场景下先离开那个环境,先让自己的情绪缓和、平静下来,这么做是很有必要的。

陈龙建议道,当家长和孩子的情绪平复后,双方可以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表达各自的需求。比如,妈妈可以跟孩子复述当时的情况,并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告诉孩子:“妈妈当时感到很焦虑甚至有点内疚,很担心没有顾及你们的感受、满足你们的需求,如果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你们觉得妈妈怎么做比较好呢?”陈龙认为,适当地把问题抛给孩子,有时候孩子会给予意想不到的反馈,而这还能提升孩子的责任感和参与感。

“当孩子给予答案,亲子间的相处不断磨合、调试,家长也在不断优化亲子的陪伴方式。”陈龙分享道,面对陪伴精力和时间分配不均的情况,家长可以尝试AB轮换制度。比如,在有限的时间里,今天以陪伴姐姐为主,优先满足姐姐的要求。到了第二天,就以陪伴弟弟为主。这么做,两个孩子都有被重视的感觉,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学会分享。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