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b版:健康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关注儿童健康 鼻孔不能“挖呀挖”

医生名片 邹嵩,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耳鼻咽喉科主治医师,从事耳鼻咽喉科临床工作近10年。擅长:过敏性鼻炎、小儿鼾症(扁桃体、腺样体肥大)、鼻窦炎、中耳炎、声音嘶哑等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熟练运用低温等离子技术进行扁桃体及腺样体手术、支撑喉镜下声带显微手术、鼻内镜下鼻腔微创手术等。

“在小小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5月以来,相信不少人都被这首“挖呀挖”儿歌所“洗脑”。里面的经典台词,要细数的话,可能大家也记不清,哪怕重复听了多遍,脑海中还是仅剩三个字——“挖呀挖”。那么,到底是在挖什么呢?在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耳鼻喉科门诊的医生看来,“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一个‘一时挖一时爽’的动作,那就是挖鼻孔。”

小小鼻孔不能“挖呀挖”

在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经常出现许多鼻出血的小朋友在家长陪同下前来就诊。鼻出血,很大程度上也与小朋友们喜欢“在小小的鼻孔里面挖呀挖呀挖”有关。

那么为什么小朋友抠鼻子就会引起鼻出血呢?耳鼻咽喉科邹嵩医生提醒小朋友,可不能“挖呀挖呀挖”,挖的鼻血“哗啦啦的啦”!

邹嵩介绍,2岁以前, 鼻中隔前部的易出血区(LittLe’s区)尚无特殊血管结构,3岁以后此处会形成典型的扇形血管网, 并随年龄增长逐步显露, 该血管网由筛前动脉、蝶腭动脉、腭大动脉和上唇动脉吻合组成, 血管丰富, 吻合支多,位置表浅。90%的儿童鼻出血发生在易出血区(LittLe’s区),因为此处鼻腔黏膜薄弱,毛细血管集中于此,当空气干燥或鼻腔炎症刺激、小朋友好动碰伤、挖鼻揉鼻等不良习惯等均可引起黏膜损伤, 导致血管破裂出血。

鼻出血处理的常见误区

当孩子鼻出血时,家长常常不知所措,仰头大法和卫生纸填塞大法往往是心中首选,殊不知这都是错误的。

小孩子流鼻血的误区一,就是很多家长会告诉孩子头后仰,以期用此方法来止血。邹嵩介绍,这是不恰当的。因为鼻出血将会经咽入胃而导致胃部不适,引起腹痛、呕吐等症状。其次,头后仰,容易造成鼻出血往后倒流,可能误入气管,从而引起窒息而危及患儿生命。而且头后仰血液流入胃中会导致无法准确估计出血量,将会影响医生对患儿病情的判断。

误区二,是家长常常告诉孩子用卫生纸填塞的方法止血。邹嵩介绍,这样做也不对。往往容易造成局部感染。而鼻腔葡萄球菌感染是儿童鼻出血反复发作的原因之一,因为感染可以造成局部血管增生,从而导致在不良因素刺激下更加容易溃破出血。

发生鼻出血后该怎么做

那么,当儿童出现鼻出血,究竟该如何正确应对呢?

邹嵩介绍,儿童鼻出血多是鼻前部小血管出血。出血时, 提醒儿童取坐位, 头前倾, 鼻额部用湿毛巾冷敷, 用食指和拇指紧紧捏住两侧鼻翼10分钟, 一般少量出血多能止住。鼻出血时, 叮嘱孩子将口中的血液吐出, 切勿咽下, 以便观察出血的情况和出血量。注意儿童有无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对于出血量大的患儿应限制其活动, 加强护理。鼻中隔黎氏区黏膜糜烂,目前无明显出血点者, 每日2~3次涂抹抗菌素药膏,如红霉素眼膏等,修复鼻腔黏膜,必要时给予适量的复合维生素口服。

此外,孩子在病后,邹嵩鼓励家长和小朋友,与医生一起积极查找病因, 针对病因治疗。鼓励儿童多吃蔬菜、 多喝水, 少吃易上火的食物;尤其嘱孩子不要挖鼻子,不要用力搓揉鼻子;保持室内空气湿润, 不要太干燥。最后,家长还应该按时带患儿复诊,不可过于忽视儿童健康。如遇特殊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处理。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