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是一个全年无休的地方,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永远会有让人始料不及的突发状况。作为急诊医学部的医护人员,与死神抢时间是他们的工作信条,24小时待命是他们的工作常态。他们个个步如疾风、语如弹珠、做事严谨,用柔弱的身躯,争分夺秒,为每一位急诊患者争取最宝贵的抢救时间。今天,带大家走进晋江市第二医院(安海医院)急诊医学部,看脚踩“风火轮”的急诊护士如何护佑生命。
电话不关机、随叫随到、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这是晋江市第二医院(安海医院)急诊医学部护士长苏月辉从业27年来养成的习惯。
5月10日下午,一位50多岁的患者因为胸口痛、冒冷汗前来就诊。苏月辉敏锐察觉到患者可能是心梗发作,立即引导患者到抢救室做心电图,确诊是心梗后,对症采取吸氧、抽血、建立静脉通路、口服心梗包等措施。
刚刚处理完这位心梗患者的相关事宜,一位焦急的母亲带着高烧未退的宝宝来到了急诊抢救室。向家属了解大概情况后,苏月辉与同事一起为宝宝测量体温,并进行抽血、降温等相关护理操作。
病人一个接着一个,日均300的接诊量,让苏月辉每天的微信步数都在万步以上,她总是步伐匆匆,穿梭在各个病床之间。“病人情况各不一样,各种紧急的事情需要处理,我们都是顶着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在一线坚持。”苏月辉感慨,在急诊科工作就像打仗时冲锋在一线,一刻也松懈不得。
即便是节假日期间,苏月辉和她的同事依然坚守在一线。“急诊人是没有假期这一说的。”苏月辉表示,从事护士工作二十多年来,她的手机从不关机,即便在轮休期间,一通应急电话打来,她就得往医院赶。
而这样的“条件反射”并不是苏月辉独有。急诊医学部护士林凤仪告诉记者,科室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同事之间的日常交流可以通过手机,但只要是从科室座机打来的电话,必须第一时间接听、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科室电话无小事。”这已成为急诊医学部护理人员的共识。
苏月辉介绍,急诊医学部的34名护理人员,平均年龄不到30岁,大多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而忙碌的工作,时常让他们无法兼顾家庭。“算了一下,我们一个月人均要上12到14个夜班。比起其他人,他们能够陪伴自家孩子成长的时间少了一半。”苏月辉说。
急诊人为什么这么拼呢?在苏月辉看来,这是一种职责所在。“虽然急诊工作很累,但既然走上了这条路,穿上了白大褂,就得对得起这一身白衣,就要一路走到底。”苏月辉表示,每当挽回一条生命,每当收到家属送来锦旗,每当听到一声声感谢,就会觉得自己付出的再多苦累都有意义。
苏月辉朴素的言语,是急诊医学部34名护理人员的共同心声。林凤仪说,从事护士工作7年来,她最深的体会就是这份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和使命感。而面对“什么事情都可以找护士”的群众期盼,他们团队也在不断成长,努力成为心理素质稳定、沟通协调能力强、解决事情有序的“全能战士”,为更多百姓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