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NICU

最美“临时妈妈” 守护新生“小天使”

在医院妇产科有一群特殊的宝宝,他们一出生,就被送进堪称“神秘病房”的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这里没有爸爸妈妈和亲属的呵护,但有一群爱意满满的“亲人”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们。在这里的每一天,宝宝们是如何度过的?近日,记者探访了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NICU,了解“临时妈妈”的工作日常。

5月9日,3个体重分别只有1.3、1.4、1.5千克的早产儿被送进了NICU,主管护师吴丽霞和她的同事们成为他们的“临时妈妈”。

吴丽霞告诉记者,重症监护室里的早产儿胎龄大都在28周到34周之间,体重1.5公斤以下,有的甚至在1.0公斤以下。面对只有拳头大小的“迷你宝宝”,“临时妈妈”丝毫不敢懈怠,从制定护理方案到核定用药剂量,再到日常的吃、喝、拉、撒,所有工作都容不得半点马虎。

首先,护理团队会根据“迷你宝宝”的胎龄、体重,设置保温箱的温度和湿度,并在每个保温箱上蒙上罩布,模拟出昏暗、潮湿的子宫环境,让宝宝们在相对熟悉的环境中成长。“早产儿大多缺乏安全感,我们还会将被子叠成鸟巢形状,让他们睡在里面左蹬右踢都有所依附。”吴丽霞说,由于早产儿的特殊性,NICU里的一切都是精细化护理。

宝宝们顺利入住后,护理人员便开启24小时看护模式——每隔2到3个小时给宝宝提供喂养;时刻关注宝宝状态,及时为他们更换尿布;定期给他们做口腔护理;每日用婴儿油为他们擦澡……

“奶量要精确到毫升,喝多了,容易腹胀;喝少了,体重长不上去。”吴丽霞说,除了每天为宝宝称体重,“临时妈妈”还会根据宝宝的生长情况,及时调节奶量和注射的液体量。为了保护早产儿脆弱的皮肤,在给他们清洗臀部时,“临时妈妈”会事先将湿纸巾加热,再喷上婴儿油,然后轻柔地擦拭。待擦拭结束后,还要涂上护臀霜,以此形成皮肤保护膜。正是因为各种细致入微的护理,一个个“迷你宝宝”才能健康成长。

“一般等到宝宝体重长到1.8~2公斤以上,且宝宝可以完全经口喂养时,父母才可以进入病房。”吴丽霞介绍,在此之前,父母与宝宝是见不到面的。为了让宝爸宝妈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情况,今年NICU创新服务举措,开设了NICU专属微信号,由专人负责与宝爸宝妈对接沟通,及时为他们答疑解惑。“每周一、周四,我们还会拍摄宝宝的最新照片传送给宝爸宝妈,让他们放心。”吴丽霞说,此举得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从宝宝入住NICU到康复出院,“临时妈妈”的关爱始终伴随宝宝。“宝宝出院回家后,只要遇到问题,都可以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我们。”吴丽霞说,他们还会贴心传授新手宝爸宝妈们“袋鼠式护理”、早产儿口腔干预等技巧,让他们能够更加自如地照护孩子,帮助宝宝更好地康复成长。

“我们收治过的最小新生儿体重只有910g,是个最低孕周27周的‘小早产’,刚出生的时候还不会自主呼吸,救治的难度可想而知。”吴丽霞坦言,收治“小早产”对医护团队的考验是最大的。患儿的病情像过山车一样起起伏伏,护理人员就需要时刻绷紧神经,一刻不敢马虎。然而,每次看着宝宝脱离危险,再到呼吸好转、体重慢慢增加,他们内心的喜悦无以言表,因为宝宝的每一点进步,都饱含着这个护理团队的点滴心血。

“都说新生儿护理是一个良心活儿。用精良的医术和精心的护理,让这些微弱的宝宝健康地回到妈妈的怀抱,就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团队最大的心愿。”儿科护士长叶秀玉表示,作为晋江市首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NICU目前共开放新生儿科床位30张,医护人员35名,他们的平均年龄仅31岁。正是这支高素质、有活力、充满爱心的护理队伍,为危重新生儿脆弱的生命提供了强劲的保障。据统计,仅2022年,NICU就收治危重新生儿1102人次。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