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儿的过程中,家长就像在升级“打怪”,虽晋级不断但仍有更多的挑战在后头。面对接踵而至的困惑、难题,你是请教老师、专家,还是老一辈?或是翻开育儿书籍捞一捞有用的知识点?然而,也有部分家长在和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摸索出一些靠谱的育儿智慧锦囊,快来收下这些干货吧!
成为更好的妈妈
咱厝宝妈的“母亲节”感言
有人曾说,世界上有一部永远都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本周日,将迎来妈妈们的节日——“母亲节”。被鲜花和温暖拥簇的“母亲”一角,也有不为人知的付出和心酸。如何才能成为更好的妈妈呢?对此,来自晋江市实验幼儿园的家长陈龙颇有感触,一起来看看她的精彩育儿心得分享。
不断充实自己
“在当妈妈之前,因为职业(心理老师)的关系,我一直在解决别人的问题,包括家长的问题、孩子的问题等。随着咨询做得越来越多,我慢慢地发现很多问题都源自于原生家庭。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特别是在她上了幼儿园后,我在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陈龙坦言,这像是一个启动键,让她开始反思自己:做了这么多年的教育工作,她真正做到一个好妈妈了吗?究竟怎么样才是一个好妈妈呢?
陈龙告诉记者,“母亲”一角大家都是第一次担任,她在成为妈妈后,也曾有一段时间感到焦虑和担心。“孩子的到来改变了我原有的生活状态,占用了我非常多的精力。当时,我很难去平衡时间和精力的分配,也一直在尝试着寻找平衡点。也曾出现过情绪低落时,将不良的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的情况。”陈龙说道,当意识到这个问题时,她便开始有意识地与学习伙伴交流。
“有个老师的话对我影响还是蛮大的,我记得他跟我说:其实每个人都是抗拒被教育的,他只能被影响。有时候,你不要去责怪孩子,其实这些都是家长及她所处的环境影响的。”陈龙说道,就在这个时候,她意识到家长自我成长的重要性。教育是在用生命影响生命,身为妈妈要努力成为一个有追求、有梦想、有生活情趣的人,妈妈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就会对孩子有什么样的影响。
不断滋养孩子
在成为“更好的妈妈”的道路上,陈龙一直在努力。“在专业上,我一直不断地学习,查看、阅读大量的专业书籍,并有选择性地参加一些体验性的课程。在育儿书籍中,我了解到孩子成长的规律和关键期,并且在孩子不同的成长时段为她提供相关的学习环境。比如,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就带着孩子接触不同的语言体系;在数感发展的关键期,就陪着孩子接触数理、空间建模;在情绪发展的关键期,就会经常性地与之交流、沟通,倾听她的感受和想法。”陈龙说道。
除了通过专业的渠道,汲取育儿知识外,陈龙还会打开自己、链接别人,从身边人的分享中获取更多的“能量”。正因为她从别人的分享中受益,为此她也开了个人视频号,每个月发布数个育儿视频,记录和孩子相处过程中的点滴与思考。“为什么仪式感很重要?”“为啥要带孩子去看展?”“为什么要带着孩子做家务?”“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一个个视频中,流露出她的探索与思考。
“我不会把我认为的部分强加给孩子,更多的我会去查找一些资料或者信息,并给予孩子一个比较好的建议或方向,抱着与孩子交流、探讨的心态。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我也在不断自我学习和成长。”在陈龙看来,只有当家长足够“饱满”,才能够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
营造宽松的成长环境
“我记得有一次我女儿在吃东西时不小心弄脏了衣服,她赶紧拿纸张擦呀擦,并跟我说了句:‘妈妈,我不是故意的。’听到这句话时,我觉得很心疼。我马上跟她说:‘没有关系,弄脏衣服我们洗一下就好了。’”陈龙告诉记者,当孩子“犯错”时,家长作为“教育者”可能会给予孩子一个严厉的回馈,认为这才是教育者应该做的事情。但如果孩子已经意识到“问题”的发生,这个时候家长去理解孩子、“拥抱”孩子,这或许是一种更好的教育方式。
在陈龙看来,育儿的道路上家长不要给孩子设限,或者特别执念于某个点。家长可以尝试整合更多的信息,教导孩子学会客观、双向地看待事物。随着孩子慢慢地成长,随着他的认知体系不断完善,那么他看待事物的角度会从“绝对”到“相对”,这有助于提升孩子应对生活的弹力和抗挫力。
宝妈育儿心得
孩子就是上天给我们的礼物,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也在不断学习,是我们最强的对境。但是,孩子需要家长陪伴的时光特别短暂,即使现在相处的时光鸡飞狗跳、一地鸡毛,也要好好珍惜。毕竟,那是我们仅有的亲子陪伴时光。牵着蜗牛散步,去发现本自具足的孩子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