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经
在育儿的过程中,家长就像在升级“打怪”,虽晋级不断但仍有更多的挑战在后头。面对接踵而至的困惑、难题,你是请教老师、专家,还是老一辈?或是翻开育儿书籍捞一捞有用的知识点?然而,也有部分家长在和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摸索出一些靠谱的育儿智慧锦囊,快来收下这些干货吧!
随着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启“双宝”模式,育儿过程中难免产生一些碰撞和摩擦。家有俩宝,纷争不断,做父母的该如何化解矛盾呢?本期,“育儿经”栏目邀请到晋江市第三实验幼儿园的家长李炜芯,她也在不断摸索中陪伴孩子前行。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到家庭氛围逐渐和谐,一起来看看她分享的育儿干货。
直面育儿问题 寻找解决方案
“还记得弟弟还在我肚子里时,姐姐会对我嘘寒问暖。但在弟弟出生不到一周后,原本很黏人、会撒娇的姐姐开始拒绝跟我做任何的沟通。当时,还在坐月子的我花了好几个晚上与姐姐聊天,陪她说说心里话,聊到伤心处甚至陪她一起哭,好不容易才让笑容重新返回她的脸上。”李炜芯回忆道。
然而,由于后续并没有给予姐姐持续性的关爱,导致孩子心里出现很大的落差。李炜芯告诉记者,当姐姐学会了照顾弟弟后,全家人却没有再关心姐姐。无论弟弟做错了什么事情,家里人都要批评姐姐,她似乎从原本很“厉害”的角色,变成了“做什么都会错”的角色。而姐姐也从刚开始的接纳弟弟逐渐变得厌恶弟弟。
“当我意识到问题时,一一跟家里所有人说出姐姐的心声:‘我想当好姐姐,总要帮忙却总是帮倒忙,做越多挨的骂越多,所以我会暴躁、生气、反抗,但没有人听到我的声音。即便是弟弟做错了,只要他一哭,所有人都觉得是我错了,所以我不喜欢弟弟,也不喜欢总是维护弟弟的你们。’”李炜芯说道,经过逐一沟通及家庭聚餐交流,家人逐渐理解了姐姐的处境,开始有意识地关注姐姐。
照顾大宝情绪 尝试“一碗水端平”
在“双宝”家庭中,如何照顾大宝的情绪呢?李炜芯坦言,她现在也努力地调整中,尽量把之前放在弟弟身上的精力、时间和关注,有意识地倾斜到姐姐身上,做到“一碗水端平”。
“以前,我会称呼大宝为姐姐,现在我会有意识地喊她的小名。在我看来,大宝是个独立的个人,而不是弟弟的附属品,‘姐姐’这个称呼只能由弟弟来叫。”李炜芯继续说道,在日常生活中,弟弟自己喝一口水都会受到表扬,这让姐姐很不悦,甚至还会跟弟弟比较。这个时候,他们才意识到:姐姐的成长也需要家人的肯定。慢慢地,即便是很小的进步,姐姐也能够得到家人的肯定。比如,用筷子吃饭、主动洗碗、会收衣服、会主动搭把手、作业比昨天更快完成等。
当孩子犯错时,李炜芯又如何处理呢?“如果弟弟犯错了,我在批评时允许姐姐搭腔(但不允许她幸灾乐祸),之后再让姐姐去安慰弟弟。如果姐姐犯错了,我让弟弟一起听训,之后再让弟弟替我去喊姐姐来吃饭。刻意这么做,是想让孩子之间有‘有难同当’的感觉,继而产生‘革命友谊’。渐渐地,姐姐有能力搞定哭闹的弟弟,弟弟明白了不能‘赴’姐姐曾经的‘错’。”李炜芯欣慰地说道。
忙碌中的小确幸 享俩宝甜蜜时光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摩擦与碰撞外,“双宝”家庭也不乏温馨、幸福的瞬间。“还记得年前我陪姐弟俩一起去买年货,一开始我规定他们每人只能选择一样东西,但两个小朋友都希望能够有购买3样东西的选择权。为了达到‘目的’,姐姐便在弟弟耳旁窃窃私语,随后两人对我一顿甜蜜‘轰炸’,轮番表达爱意,我不得不接受他们的‘提议’。”李炜芯说道。
在忙碌的生活中,李炜芯会利用大大小小的节假日,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陪孩子。比如,陪姐姐一边写作业,一边听她聊校园生活;陪弟弟天马行空地玩游戏,扮演他要求的角色,跟他互动等。
“如果我刚好这阵子很忙,也会提前告诉他们我会争取在某个时间段内完成任务,之后便会带着他们去做一些事情,即使简简单单地散步、剪头发、逛五店市、逛超市等。此外,我还很享受和孩子一起打扫卫生、整理书架、收拾玩具的时光。我们会在既定的时间内做好各自负责的事情,再一起出去玩。”李炜芯分享道。
宝妈育儿干货
在育儿的道路上,我认为家庭教育理念的一致,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我们家是典型的三代同堂,在我和孩子爸爸、爷爷奶奶之间,很容易出现不同的教育方式。面对不同的声音,孩子常常感到混乱。后来,我们跟长辈们定下规矩,比如,孩子犯错了不能笑他“厉害”,或给他找“年龄还小”的借口,而是应该严厉批评并接受惩罚;与孩子约定好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如果不能做到就不能答应;全家人一起围着桌子吃饭,没吃完不能离开,不能边吃饭边玩手机;在爸爸妈妈家能自理的事情,到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也一定要自理;不与其他孩子比较,就看自家孩子的水平是否进步……这些要求刚开始大家都无法做到,后来就慢慢地形成共识,两个孩子是肉眼可见地“长大”(懂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