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五里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一束小花

苏水梅

那日,在溪边漫步。清莹莹的溪水欢快地流淌着,各种各样的花儿竞相开放,蓝白红紫,满目绚烂。突然眼帘里映入一片雪白,密密匝匝的,这种小花我叫不出名字,但思绪一下子被拉回到三十多年前。

每年的清明节,我们都要去太奶奶的坟前扫墓。当时还是少年的我们,心中装的并不是悲伤,所以并不能领会“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意境。因为记忆里,每次去扫墓都挑的是阳光很好的日子。伯伯、父亲和叔叔们骑着摩托车“突突突”前行,他们先行抵达,承担清理杂草的任务;爷爷、叔公荷着锄头,伯母婶婶们挑着担子,小孩子们像鸟儿一样“叽叽喳喳”紧随其后。一大群人向着山里进发,脚步是轻快的,心情是愉快的。时光虽匆匆流过数十载,那种快乐仿佛还清晰如昨。

一群小朋友中,我的功课总得优。所以,每年都由我负责给太奶奶墓碑上的字描红。红色的油漆,细软的毛笔,一笔一画认真而仔细。别的小朋友似乎也没有异议,不知道他们是对这项需要付出更多耐心的事情不感兴趣,还是因为他们对于充满仪式感的书写敬而远之。大人们把墓地周围清理得干净整洁后,奶奶、婶婆和伯母、母亲、婶婶们会把鸡、鸭、鱼、肉、蛋、发糕、米粿、水果等丰富的食材排放在墓碑前的石桌上。石桌当然摆不完,大大小小的箩筐、篮子依次整齐排列。

在香点燃之前,堂哥一定会将一束从山野采来的鲜花摆放在太奶奶的墓碑前。这一束花里一定有这种细细碎碎的白色小花。这种花在山里随处可见,堂哥总是摘几朵花瓣较大的花作为主角,围绕在颜色艳丽的花周围的小花像米粒、像星星、像一群小朋友挨在一起的小脑袋。堂哥用藤蔓植物把花束扎在一起,热闹而有序。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每年到太奶奶坟前扫墓的人都不太固定。因为有许多亲戚在外做生意,嫁出去的姑姑们也会带着姑父们参与到扫墓的大军中,由于都有各自的忙碌,并不一定到了日子都有时间来。孩子们的快乐是掩饰不住的,点香烧纸结束后,盛大的野餐正式开始。各种美食一一排开,太奶奶墓地前瞬间成了欢乐的海洋。

母亲的心很细,她把家里的木头案板和菜刀放到箩筐里挑来了。白斩鸡、咸水鸭、五香、面、猪蹄、糯米饭,很像今天人们在吃自助餐的样子,喜欢吃什么自己选,大家一边吃一边聊天。大人们开了啤酒开始吹瓶,小朋友们上蹿下跳、左冲右突。待到大家都酒足饭饱了,一群人才又浩浩荡荡返回家中。

“久雨寒蝉少,空山落叶深。”光阴里的故事,总是那么美。“这种花叫火炭母草”,朋友用手机软件拍照,然后把答案告诉我。遥远的思绪被拉了回来,故事却随春天一起生发。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