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蔡红亮 欧阳霆 董严军) 晋江在流域治理方面有哪些举措?家门口的溪流是如何从臭气熏天变得水清岸绿的?带着一系列疑问,3月22日晚上,从本报小记者中选拔的“晋小禹”正式“上岗”,他们与晋江19个镇街、经济开发区的河长面对面交流,共话“治水”。“晋小禹”的惊艳亮相也成为晋江2023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系列活动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既然要采访河长,对水和流域的了解自然不能少。这不,采访前,“晋小禹”们就各显神通,纷纷做起了功课。他们有的上网查资料,收集相关信息;有的询问老师、家人,了解河长工作日常;还有的“晋小禹”更是实地走访了家门口的溪流,通过观察来丰富采访提纲内容。经过前期的准备与讨论,“晋小禹”们将采访重点聚焦在“晋江流域治理的难点”“推动流域治理的有力举措”“今年流域治理的发力重点”等三个问题。
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小记者陈梓晴对河长可不陌生,老家在西园街道的她,注意到九十九溪旁就设有一块公示牌,公示牌上有河长职责、整治目标、监督电话、河道管护范围示意图等信息。得知此次采访对象是河长时,陈梓晴罗列了一堆问题,其中,她最好奇的莫过于河长眼中的流域治理的难、痛点。
听了“晋小禹”的提问,河长们直夸大伙儿很“专业”,直击要害。“大家应该有发现,我们梅岭街道小区很多,产生的生活污水也水涨船高,纳管排放成很大的问题。”梅岭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庄晓峰向“晋小禹”介绍了街道在流域治理时遇到的难题,呼吁“晋小禹”在家庭生活中,多多科普节水、护水知识,带领家长一起保护水资源。
除此之外,其他河长也围绕此问题,结合各自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享。从他们的发言中,可以发现群众爱水护河意识薄弱、居民生活污水没有纳管排放、河道清淤难度大等是河长们在工作中的最大“拦路虎”,需要想尽办法攻克。
困难在前,晋江19个镇街、经济开发区的河长办并不退缩,多措并举,积极践行生态治河理念,强化源头管控、加强生态修复。“爱水惜水、河畅水净、景美人乐”的“亲水晋江”建设持续推进。
“宣传上,各镇街借助社区、学校等,普及群众的爱水护河知识,增强群众的爱水护河意识。流域治理上,保护水源地,对河道进行清淤,收集处理好污水,同时提升景观设计,打造居民生活休闲好去处。”晋江市河长制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张源昌说。
听了河长们的回答,“晋小禹”们不仅收获了很多知识,也深刻意识到爱水护河的重要性。“作为‘晋小禹’,我要把这些知识传递给同学和家人,带动他们一起为建设大美晋江而贡献一分力量。”安海西隅小学小记者袁崇皓有感而发。
据悉,今年,晋江市水利局、晋江市河长制办公室、晋江市自来水公司联合本报面向全市小记者征集50名“晋小禹”。接下来,“晋小禹”将通过“参观+体验”的方式,“牵手”民间河长、乡愁河长、企业河长等,开展实地检查、主题调研等相关活动,以实际行动参与到治水、护水之中。
小记者感言
通过河长们的讲解,我明白了,要爱护水资源,推动晋江水域管理。日常生活中,看到有破坏环境的,要上前阻止,共同建设美好的晋江。
张世龙(晋江安海西隅小学) 很荣幸被选为“晋小禹”,与河长进行了面对面。采访结束后,我陷入了思考,我想我们都要增强爱水、护河的意识,从小事做起,保护水资源。
王钰任(晋江市第六实验小学)
我们喝的用的每一滴水都来自地球母亲的馈赠,希望大家共同爱护水资源,让地球更加美好、温暖、干净!
林雅琳(晋江安海西安小学六年1班)
很高兴被聘选为“晋小禹”,现场通过对各位河长的采访,我对河长制及爱河护河相关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以后我也要尽自己的一份力,多宣传爱水护河知识,保护好家乡的河道,做一名合格的“晋小禹”,共建水美晋江。
张卓渊(晋江市第三实验小学三年11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一定要保护好环境,守护河流,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让我们都做一名合格的“晋小禹”。
袁崇皓(晋江安海西隅小学三年1班)
采访活动中,我深深感受到河长们治水的艰难,作为一名小记者,我们需要做的是大力向群众宣传“珍惜水资源,爱护水环境”的环保理念。
傅梓煊(晋江内坑怀斧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