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b版:本地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晋江市召开2023年组织工作会议

今年开展“组织工作创优年”七大专项行动

本报讯 (记者 李诗怡) 昨日,晋江市召开2023年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盘点总结2022年组织工作,部署谋划2023年工作任务。晋江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友爱参加会议。

2022年,全市组织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鲜明导向大力选拔使用干部,扎实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积极开展科创人才集聚、硕博人才倍增、技能人才振兴“三才行动”,持续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今年,晋江组织工作的主题是“组织工作创优年”,策划7个专项行动、24个重点项目,全力为市委“1+6”专项攻坚行动提供有力的组织、干部、人才等要素保障。

会议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按照做好传统、突破重点、突出创新的思路开展七大专项行动,巩固好做法好成效,用创新的办法、改革的思维解决问题,立破并举;要坚持问题导向,一切工作奔着问题去,一切思路跟着问题走,找到问题根源,精准发力;要坚持系统思维,处理好全局和局部、全面和重点、当前和长远、内力和外力的关系,立足自身优势,举一反三,善于借力,全盘统筹;要坚持一抓到底,把抓落实作为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确定目标和举措,狠抓落实;要坚持服务大局,把组织工作嵌入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各环节,把晋江工作放在泉州、全国大局中谋划和推进,做到既为一域增光、又为全局添彩;要坚持牵头抓总和各司其职,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方块各司其职,合力推动组织工作全面提质增效,努力为谱写“晋江经验”新篇章贡献组织力量。

会议书面传达了全国、全省、泉州市组织部长会议、老干部局长会议精神;青阳街道、东石镇、公安局、科技局、鸿官通信公司分别就老干部工作、基层党建、干部队伍建设、人才工作、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作经验交流;各分管(协管)同志作2023年组织工作部署;通报2022年度全市组织系统重点项目、重点课题考评情况。

七大专项行动

农村(社区)党组织“夯基垒台”专项行动

聚焦解决当前农村(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有待增强、流动党员队伍管理不到位及基层治理存在的短板问题,着力完善机制,建强队伍,探索党建引领超大镇村治理的有效路径。

●持续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迭代升级“JIN智先锋”信息平台,精细化开展党支部“达标创星”创建活动,设立“乡村振兴”服务专窗。

●深化党建引领基层网格管理。建立“工作专班+联席会议+常态会商”工作推进机制,迭代升级晋江市“智慧网格”信息平台2.0版,构建“大指挥中心”工作机制。

●完善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功能。深化近邻党建工作机制,新增建设30个以上“党群+”邻里中心,全面推广使用“邻里乐享”线上平台。

●健全村级工作队伍职业体系。实施村(社区)干部治理能力提升工程,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积分评价,建立健全村级党组织管理机制。

●提升流动党员服务管理水平。开展流动党员专题调研,开展座谈交流、双向合作、故事分享、先进表彰等系列“暖流行动”。

激励干部“担当敢为”专项行动

聚焦解决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着力提升干事本领,搭建干事舞台,健全“赛马”机制,选树先进典型,树立实干实绩导向,让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蔚然成风。

●提升素质增动力。建立阵地共用、部门共办、课程共享、信息共通的干部培训运行机制,打造干部全周期培训体系,高质量办好一批示范培训班、“强素质”专题研修班,组织优秀干部到先进地区挂职锻炼、跟班学习;完善抽调干部和岗位培养机制,择优选派干部参与“1+6”专项攻坚行动。

●实干实绩树导向。完善重点工作“比拼晾晒”机制,改进年度考核和平时考核方式,细化落实一线考核、蹲点调研等机制,完善能上能下机制,建立干部表现“红黑名单”制度,全面落实容错纠错机制,优化退二线干部管理激励机制。

●示范引领优环境。选树一批“担当者”,用足用好职级(职员等级)晋升、及时奖励等政策,以见报显屏、事迹汇编等方式广泛宣传“担当者”,开展“组织部长接待日”活动,实行“关心关爱干部”工程,用好关爱干部资金。

现代化人才支撑“产才融合”专项行动

聚焦我市主导产业中部分产品迭代周期较短、科技附加值较低,个别产业链出现“两头在外”倾向等问题,精准供给政策、有效嫁接资源、持续完善配套,引导民营企业依靠创新驱动发展,做大做优契合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时代“人才大军”。

●开展企业人才专题调研。开展“全市主导产业集群人才创新活力激发”专题调研,更新《现代产业体系人才目录图谱》。

●供给政策激活主体活力。梳理企业转型升级中全职引才和柔性用才等堵点清单,出台实施产业经济柔性引才若干措施,优化改进企业人才资助认定办法。

●优化环境促进供需匹配。建立“基地+飞地”创新要素导入机制,布局建设人才飞地,组建人才创投基金;实施“引才合伙人”计划,对接落地人资服务行业头部机构。

●加强引领策动企业创新。继续办好青年企业家领航混沌创新班,赴深圳举办人才工作培训班,完善涉企涉才部门与企业家共建互动机制,选树宣传若干企业用人主体聚才兴企典型。

民营企业“跟党创业”专项行动

聚焦传统党建工作方式难以适配企业发展,出资人对党建工作的政治认同、价值认同不高等问题,针对产业链、园区、楼宇策划载体抓手,通过高质量党建,促进企业发展、优化企业治理,讲好民营企业“跟党一起创业”晋江故事。

●完善市委两新工委运行机制。修订市委两新工委运行规则文件。

●实施“产业链党建”三年行动。梳理12个产业链及关联企业,按照组织固链、人才强链、服务兴链3方面提出具体工作措施,重点建设食品、陶瓷、纺织染整、婴童、文化旅游5个产业链党建联盟,开展行业协会党组织服务企业发展课题调研。

●试点推行“晋企先锋服务团”机制。在部分相对成熟的工业园区、商务楼宇(商圈)搭建覆盖服务对象组织网络,建立主动问需机制,遴选首批10个涉企涉才智能部门,通过建立“亲清伙伴日”等党建活动载体予以协调推动解决。

●持续实施党建品牌提升工程。遴选15个左右的企业党组织继续开展党建品牌提升工程。

●实施党务工作人才队伍素质提升工作。推动党务人才协会换届,开发“红色合伙人”系列课程,开展企业党群工作者培训,组织全市非公企业党群工作者职级集中调整晋升。

●打造全市“诚信党建”品牌。出台打造“诚信党建”品牌实施方案,制定“诚信党建”企业党组织评选办法和相关待遇,评选首批“诚信党建”企业党组织。

模范机关创建“讲政治、强本领、优作风”专项行动

聚焦破解机关党建“灯下黑”、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等问题,以深化政治机关建设和模范机关创建为重点,打造机关政治功能强、支部班子强、党员队伍强、作用发挥强“四强”支部,推动机关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

●强化政治引领,践行“两个维护”。推出深化新思想“第一议题”学习机制,实施市直机关“党建灯塔”工程,推进市直单位机关党委和系统党委并行改革,实施“政治吸纳”三年行动计划。

●提高履职本领,走好“第一方阵”。推行组建机关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举办党务干部系列培训班,开展主题征文、好书分享会、联谊交流、党的二十大精神诵读会等活动,实施身心健康服务工程,出台市直机关党务工作者管理办法。

●锤炼过硬作风,做好“三个表率”。按照上级部署推荐参加上级模范机关评选,推选、命名一批“晋江市模范机关”,深化第4轮模范机关“一堂好课”品牌创建活动,深化公职党员到居住地报到服务工作,制发市直机关党委和书记、系统党委和书记两张职责清单,健全完善市直机关特色党建项目评价机制。

老干部工作“银耀增辉”专项行动

聚焦健全老干部服务管理制度体系的空缺地带,扭转部分主管单位主责意识缺乏的工作状况,优化银发人才作用发挥的平台载体,推动老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

●服务保障再提升。优化精准医疗服务机制,提升离休干部家政服务质量,提高离退休干部帮扶解困效能,进一步提升离退休干部“两项待遇”保障水平。

●制度体系再提升。开展制度废、改、立工作,编制更新《政策汇编》。

●生活品质再提升。全面提升 “三中心一大学”建设水平,争创全国老年大学标准示范校。

●信息建设再提升。着力推进离退休干部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和应用,推广用好福建省老干部服务管理系统。

●主责意识再提升。推广镇(街道)领导挂钩联系老干部机制,开展离退休干部主管单位“定期走访制”。

●作用发挥再提升。开展“晋江夕阳红·共筑中国梦”活动,深化“两个工作室”全覆盖和提质升级,办好党建文化活动月、老年文化艺术节,开展“话传统、谈复兴、聚力量”专题调研,分级建设银发人才库,广泛凝聚银发力量,助力基层治理。

组织系统自身建设“争优争先争效”专项行动

聚焦解决组织系统“工学矛盾”突出、业务联动不够紧密和末端落实仍有不足等问题,着力打造“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推动全市组织系统争优争先争效。

●深学争优。常态化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扎实开展党内主题教育;开展全市组工干部大练兵大培训活动,建立新进人员“六个一”导师帮带制度;抽调部机关干部参与攻坚任务,选派干部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考察。

●敢为争先。开展“123”示范先行工程,开展组工信息“扛旗争冠”行动,组建全市“组工信息写写团”,开展部机关“星级科室”评选活动。

●实干争效。建立“片区市委组织员分片督导+部分管领导挂钩督导+科室对口督导”三级协作督导聚力机制,制定出台《2023年度全市组织工作重点项目、重点课题考评办法》,深化组织工作末端落实“迅雷”行动,完善“441”工作反馈落实闭环机制,推动办公OA系统不断优化升级。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