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五里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外婆家的红砖厝

杨靖捷

可能是从小在外婆家的老厝中长大的缘故,我对泉州古厝有着一种特别的情感。当我离开家到异地求学,常常让我萦绕心头的,就是外婆家那座红砖厝。

外婆家是一座有上百年历史的红砖古厝,属于五开间的那种格局。厅前是一个天井,下雨的时候,雨水顺着屋顶滴答滴答落了下来,打在石埕上的声音特别好听。老厝前面一口老井,大热天玩累、渴了,我直接从井里打水上来,拿着水桶,仰起头,张嘴直接喝,淋得一脸一身的水,爽极了、甜极了。老井前有块小菜地,种了两垄番薯,从薯苗插入地的那一刻起,我就天天跑到地里盯着它,看着它一天天拔芽、藤伸蔓延、直到成熟,那是我最兴奋的时刻……屋后面有块空地种了一棵龙眼树,树下是外婆散养着的鸡鸭,几株月季、美人蕉之类的花草沿着墙角生长。

在我的家乡泉州,“厝”就是房子,建房子被称为“起厝”,搬新家为“入厝”。家乡的“厝”,有红砖厝、番仔楼、蚝壳厝、石头厝,都有不同特色。人们善用精巧工艺装饰红砖厝,甚至通过剪瓷技艺将花鸟鱼虫、戏曲人物搬上屋顶,家乡俚语中的“厝顶有戏出”,形容的就是古厝屋顶上精彩纷呈的剪瓷作品。

外婆家的红砖古厝,看起来简单而又宁静。多少年来,这里一直保留着花开水流、波澜不惊的悠闲面孔,古朴而又不失优雅,静静流淌着一曲历史的回声……古厝尽管墙面陈旧而斑驳,但仍可看出当年建筑工艺的精致。红砖墙面每每刻意组砌,贴面镶嵌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在门楣窗棂、墙面转角处,均随处可见砖石浮雕。万字纹、古钱花、龟背纹,还有“福”“寿”“囍”的花砖墙饰,诉说着主人对吉祥、幸福、辉煌的向往,传递着游子在外打拼时渴盼家的温情。对于很多海外游子而言,红砖古厝是浓浓的故乡情,是最美的“泉州红”。厝是祖辈们智慧的结晶,历经岁月的冲刷,留下了深厚的积淀。如今,这一切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呈现出一种新的生命状态。

在外婆家,透过龙眼树望去,只见夕阳被树叶揉碎,露出斑斑点点的微光,铺在古厝上,映出了古厝别样的红。泉州人偏爱红色,或许是因为我们希望自己的家业红红火火吧!就像世世代代的泉州人,沉稳又不失热情。“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起,石雕木雕双合璧。”这句话是家乡红砖厝建筑风格的生动写照。红砖砌墙、红瓦铺顶,大红基调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喜庆豪放,尽显建筑之张扬,像极了家乡人开放热烈的豪迈性格。它是泉州人精神的寄托,更是家乡人一颗赤诚之心的呈现。我们把满腔热血倾进古厝,更将这红砖古厝融进了自己骨血中,铭记在自己的心中,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岁月荏苒,风华再现。若不是青春,我又如何与这里相见?而且,还会再见!走出了外婆家的老厝,走过了曾经的那段岁月,在远离家乡求学的日子里,回味的何止是成长的点点滴滴,还有红得像团火焰的砖瓦厝,在夕阳的晚霞中燃烧,也在我的心里深深地烙下了红红的印记。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座这样或那样的老厝,在等着自己归来。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