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欧阳霆 董严军
通讯员 许宝宝 文图
3日,晋江经济报社迎来一批特殊的小客人,他们是本报心养小学的小记者。
记者节前夕,小记者了解了印刷术的历史与文化,还采用活字印刷的方式自己组诗词,并且印刷出来;了解了小记者的稿件从编稿到刊发的过程,体验一回小编辑。
解锁活字印刷术
众所周知,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但“印刷术的发明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印刷术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呢?”带着疑问,小记者走进了晋江经济报印刷博物馆,详细了解了印刷技术的演变和发展。
其中,最吸引大家注意的,莫过于一面铅活字墙。墙上摆放着一块块小小的字模,大家探着脑袋仔细辨认上面的文字。细心的小记者发现,这些字与我们平常看到的有很大的不同。
“为什么这些字是反的呢?”好奇的小记者在活字印刷体验中找到了答案。小记者先拿出字盘,将诗词的一个个字排列到字盘里;接着在已经排好的字板上均匀地蘸上油墨;之后将宣纸轻轻地盖在字板上;最后用工具将纸轻轻印压,拿起宣纸,一幅印刷作品就完成了。看着亲手制作的作品,小记者黄思宁感觉成就感满满。
探秘报纸的诞生
放下印刷的工具,小记者又化身小编辑,走进晋江经济报全媒体编辑中心,了解编辑的日常工作。
当天,小记者参与了《晋江少年》“花苑”版的编辑工作。从编辑老师们的电脑中,小记者看到了来自各个学校的小记者的投稿,也尝试了投稿、修改稿件、投稿等步骤。就这样,小记者们了解了一篇稿件从小记者投稿到编辑老师修改完成的过程。
当然,这仅仅是开始。一张报纸的诞生还要经过排版、校对、值班主任审阅、值班领导把关定稿等程序。在美术编辑、校对老师的示范讲解下,小记者纷纷感慨:“一张报纸原来有这么多人付出了努力。”
拿着新鲜出炉的版样,小记者杨毅泓忍不住问道:“字这么小,看起来不累吗?”听到这是编辑的工作日常后,小记者不由得心生佩服。
小记者感言
我本来觉得记者的工作很轻松,只需要采访一些人就可以了,但是,今天我第一次体会到了记者工作的复杂性。他们要反复地检查稿件,费时费力;他们的加班无定时,要看工作需要,有时甚至得通宵;他们风里来雨里去,不管刮风下雨,都要在外面奔波……我的脑海中浮现了在电视上看到的一幕幕新闻画面,敬佩感油然而生。
小记者王劼羽
一张看似简单的报纸从写稿子一直到印刷出来,要经过不少的步骤。经过这次活动,当我悠闲地捧起那一叠厚厚的报纸,捧起的是报社工作人员沉甸甸的劳动果实,捧起的是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当我看着那些繁多的文字,看到的是他们辛勤工作的背影。
小记者尤思妍
我小心翼翼地将宣纸揭起来,纸面飘出了淡淡的墨香,一首《早发白帝城》就这样印好了。我欣赏着印好的作品,发现我把“江”放反了。哎,这活字印刷看起来容易,操作起来可真难呀!
小记者许可馨
我们走进了神奇的印刷世界,原来,古人真聪明,能想出很多种印刷方式。我们还体验了活字印刷,我觉得很有趣,但是我想:古人如果要印刷3000字,那要花多长时间啊!
小记者洪钰萱
我和同学一起完成印刷作品,可是,不是把字弄错了,就是把纸弄破了。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终于印好了一张,真是不容易啊。这是我第一次印刷作品,我要保存好它。
小记者杨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