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b版:理财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精细化耕作成趋势

银行App里的“加减法”

“打开应用商城,单是一家银行的App就有好多个,都需要下载吗?”近日,市民王先生需要下载某家银行的手机银行,查找一番却发现该行旗下存在着多个App。“根据名字区分,包括了个人手机银行、企业手机银行、商户专用App及生活号App,太多了,会不会出现同质化的现象?”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在手机银行业务受到诸多关注的背景下,近年来,各家银行发力数字化领域,旗下App也逐渐增多。但记者了解到,在“疯狂”的背后,近段时间,部分银行已逐步对旗下App进行整合,做好“加减法”,精细化运作成为新的趋势。

整合与延伸

伴随用户人数的不断增多,当前,手机银行已成为市场新的竞争点,各大银行纷纷抢滩“掌上”业务。但自去年开始,不少银行就已悄然对旗下App进行了整合。

去年12月,建设银行龙支付App发布《关于龙支付App(个人版)迁移的公告》称,龙支付App于2021年12月27日从各大应用商店下线,无法下载,其功能也不再更新。后续将逐步关停各项服务,龙支付App将无法注册、登录及使用。龙支付所有功能、权益、场景可通过中国建设银行App和建行生活App中的龙支付模块继续使用。

同样是去年的11月,邮储银行也对其旗下的邮储生活App进行了关闭。今年5月,工商银行公告称,旗下电商平台“融e购”于6月30日晚间正式下线,相关服务停止等。整合的不止于此。兴业银行的企业银行App服务,也已迁移至兴业管家App。

在业内人士看来,数量繁多、功能重复从而造成的资源浪费是银行App纷纷整合的其中一个原因。同时,App数量过多,对各家银行的运行维护也是一个考验,通过整合,可节省一定的成本开支。

功能集合于一身

除了对旗下App进行全方位整合之外,不少用户也发现,如今手机银行的功能已愈发齐全,将更多的功能集合于手机银行,省去了重复下载的烦恼。

以平安银行为例,该行于7月推出新版手机银行,此版本在智能交互、适老化无障碍、生活、金融四大方面进行全新升级。尤其在解决老年人和阅读障碍群体看不清界面内容、记不清操作步骤等问题方面,新版手机银行对全页面视觉进行了升级,放大字号、加宽行间距、采用易区分的模块配色等方式,让页面信息更加醒目,同时精简了大部分的应用操作,并在用户使用过程中提供详细的流程指引和清晰反馈,大大降低了用户的学习成本。平安口袋银行还整合了涵盖线上线下,满足用户在生意和生活中多种需求的产品和权益,涵盖理财、贷款、本地生活等方面,各项功能一应俱全。

据了解,除了常用的功能之外,不少手机银行将着力点置于理财功能,推出投资分析、资产配置等多方面的投资决策功能。

例如,招商银行新版手机银行,不仅能够提供自身良好的资产配置建议,还连接了大量外部合作机构,不同机构可以围绕自己的经营需求进行灵活配置,与客户进行互动。

“在做好固有优势服务的同时,不少银行也针对本地生活,推出了更多的优惠活动,以此增加客户黏性。”某银行零售业务工作人员介绍,“立足本地,通过自身金融服务链接商家和客户,搭建良好的合作平台,给予商家客源支持,又能让利于消费者,形成良性循环。”

银行理财直销App相继登场

延伸阅读

作为当前银行理财的主力军,银行系理财子公司不断成立的同时,也着手推出直销App。

近日,华夏理财App正式发布。据统计,目前已上线直销App的理财公司包括了青银理财、信银理财和华夏理财,另有多家理财公司的App酝酿推出。

页面设计上,目前几家直销App都较为简单。在“首页”中,用户可以看到本周热销理财产品、推荐产品和投教内容;“产品”界面中,用户可以详细看到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风险等级和投资期限等明细;用户在“我的”页面进行账户注册并登录后,可在“持有”界面查看所购买的理财产品持仓和收益情况。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