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五里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月光下的油饼

范颜芳

记得小时候,每年中秋节的前一天,奶奶总会乐呵呵地对我说:“大孙子,中秋节到了,今年收成不错,我们家明天又得忙一天,明晚得好好敬拜月神。”

第二天晨光熹微时,奶奶就把我叫醒,让我和她一起去菜地割韭菜。菜地离我家不远,十几分钟就走到了。勤劳的奶奶在菜地上种了各种蔬菜:白菜、苦瓜、茄子、辣椒、韭菜等,一畦畦红肥绿瘦,煞是喜人。奶奶说割韭菜的最好时间是早上。经过一夜的露水滋润,韭菜非常嫩,口感好,炸的油饼特别好吃。奶奶拿起手上的菜刀,蹲下身子,利落地割了大半畦韭菜,顺便摘了一些青菜,站起身来对我笑眯眯地说道:“大孙子,我们可以回家了!”我看着那一大堆的韭菜,不解地问:“奶奶,你怎么割那么多韭菜呀,我们需要那么多吗?”奶奶不假思索地说:“邻居家忙,没空割韭菜,到时分一些给他们。”难怪奶奶给邻居们的印象特别好,也难怪大家都亲热地喊她“红英婶婆”。当然,在我的心目中,奶奶就是“勤劳、贤惠、善良”的代言人。

一会儿,我们便回到家里。奶奶把用冷水泡过一晚的大米扛在肩上,带我到我们家的石磨旁磨米浆。奶奶熟练地操作起来,她边用铁勺把掺半的米和水倒入石磨磨眼中,边匀速而有节奏地推动着磨盘,乳白色的米浆在磨盘和磨座的缝隙中汩汩流出,流进特制的米袋。在我和奶奶祖孙俩的完美配合中,一个小时不知不觉地过去,一袋大米也被磨成了米浆,那缓缓流淌下来的米浆,像极了这缓缓流过的岁月。奶奶把米浆装进了米袋,说到了下午才能开始炸油饼。

一个上午在我的翘首期盼中过去了。

下午,奶奶把早上割好的韭菜洗干净、切好,放在一个盆子里,然后又把父亲买回来的猪肉切碎,和韭菜放在一起搅拌好。接着,就开始炸油饼了。锅烧热后,倒入菜油,然后把磨好的米浆,加入韭菜和切碎的猪肉,再撒上一些黑芝麻,一个油饼、二个油饼、三个油饼……奶奶虽然身材瘦弱,干起活来却利落得很,一会儿工夫,油饼新鲜出锅,一个个金黄亮泽、香气扑鼻。我眼巴巴地瞪着炸好的油饼,奶奶一下子看穿了我的心思,说道:“大孙子,今天你也陪我辛苦了一天,也饿了,你先吃几个油饼,解解馋吧!”我高兴极了,一口气吃了好几个。

夜幕降临,奶奶早已搬好一张小桌子,摆放在房屋外的露天坪子上,在桌上摆上了甜滋滋的月饼、香喷喷的油饼,还有花生、桂圆干等五果,并点上三炷香,插在精致小香炉上,祈愿五谷丰登、吉祥如意。随后,一家人聚在桌子边,热热闹闹地吃着油饼喝着茶,等待月亮从云端里慢慢升起来。一会儿,一轮明月挂在了天空,月光如水轻洒在我们身上,奶奶对我们说:“月神出来了,我们大家来许个愿吧!”大家都点上香,对着“月神”非常虔诚地祈福,祈求健康平安、工作顺利、学业有成……

时光是一双翻云覆雨手,一转眼,我离开家乡来泉州已整整21年了,记忆中的中秋节仿佛就在昨天。年少时的月光照着我不再年少的脸庞,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在那桌洒满月光的美食前,我抓起奶奶炸好的又香又脆的油饼……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