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b版:D10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

透过医生成长 见证20年“强院之路”

蔡沉逐

蔡沉逐是晋江市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福建医院)的一名神经外科医生,从2002年大学毕业入职至今,他已整整工作了20个年头。这些年来,他经历了从一名“医学小白”到高年资医生的转变,目睹了晋江市医院神经外科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也见证了晋江市医院对内搭建广阔学习平台建设人才梯队,对外链接高端医疗机构对接人才高地的“引育留用”人才培养机制,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

每一代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和记录历史。今年是“晋江经验”提出20周年,值此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记者面对面采访了蔡沉逐,听他讲述20年来关于个人成长、科室建设及医院发展的故事。

2002年,刚从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蔡沉逐,怀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来到晋江市医院就职。彼时,恰逢晋江撤县建市10周年,晋江市医院病房大楼正式投用,为这个特殊节点增添几分喜庆的同时,更为晋江市医院临床科室二级分科创造了有利条件。

蔡沉逐回忆道,恰好在他入职那年,神经外科成立,他有幸成为神经外科的首批“建设者”。

“成立初期,神经外科医生团队总共只有6人。”蔡沉逐表示,作为刚入职的新人,他跟随着科室的前辈们学习、逐渐成长,对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有了越来越多的知识积累,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抢救也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个脱胎于大外科的小科室,不仅初始成员少,基础硬件条件也不佳。“记得最初开颅手术只有手摇钻、线锯等简单的开颅器械,鉴于医疗设备及技术条件薄弱,伤情稍严重的病患往往需要转外就医。”为了提高神经外科整体“战斗力”,医院便分批选派科室医生到国内知名的神经医学中心进修学习,并不定时参加省市级、国家级神经外科相关学术论坛、培训班等,提高医师专业软实力。

“与其他医院不同的是,我们医院非常鼓励职工外出进修,提升理论和实践水平。也正得益于医院及科室的支持,我才有机会多次外出学习。”蔡沉逐满怀感激地说道,10年前他有幸前往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进修,还多次参加神经外科学术交流研讨会,他的临床理论和实践能力得以大大提升。2019年10月,蔡沉逐参加由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办的“精艺求菁”神经外科青年医师手术技能大赛,凭借精湛规范的手术操作、生动精彩的现场讲解,成功获得奖项。

除了让科室成员“走出去”,晋江市医院还通过“引进来”的方式,全面提高神经外科的整体业务水平。2013年,晋江市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合作共建晋江市医院,该院神经外科专家陈峻严出任晋江市医院院长,对神经外科“手把手”的技术带入将神经外科的医疗技术水平带到全新的高度。2018年,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外科黄清海教授“名医工作室”的成立,开启神经介入技术的全新领域。

神经外科医生团队从最初的6人扩大到如今的16人,拥有高级职称人员8名、中级职称6名;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6名。专家团队中既有引进人才齐震主任、副主任医师陈晓海、返聘专家苏肇植主任、泉州市首位在职获得神经外科医学博士学位的郭协力主任,还有像蔡沉逐一样从医学“小白”一路成长起来的副主任医师。神经外科的人才队伍建设正是晋江市医院实施“引、育、留、用”人才策略的缩影。

“20年来,神经外科的手术技术病种从原来较单一的颅脑创伤、出血性脑卒中,发展到目前的颅脑损伤、脑血管病、脑肿瘤、脊柱脊髓疾病、功能神经外科等亚专科的多病种,技术水平在福建省县市级医院中处于领先水平。”蔡沉逐介绍道,如今神经外科每年开展约500台手术,比20年前的手术量多了5倍以上,且三、四级手术占比达85%。

20年风雨磨砺,在“晋江经验”的引领下,神经外科抢抓机遇,强劲发展,经历了从晋江重点学科、泉州重点学科,再到福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的蜕变。作为参与者、见证者的蔡沉逐也逐步成长,如今他已是副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而这仅仅是晋江市医院强化人才培养、推动学科建设发展的一个缩影。

“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医疗人才是医院学科建设的根基。”多年来,晋江市医院大力推动“人才强院”战略,从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管理等多角度出发,加快优秀学科人才引进,加速提升医院学科发展水平和服务水平。现如今,晋江市医院拥有各类高层次人才200余人,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普通外科与病理科等五个专科入选福建省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骨科、神经外科、普外科为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