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b版:D10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引、育、留、用”全链条发力

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集聚“人才动能”

神经外科医师团队

李兰娟院士莅临晋江开展疑难病例分析指导。

上海六院常驻专家朱珍宏组织探讨膝关节创伤治疗。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郭为汀开展传承工作。

医学影像科主任杨元锰组织疑难影像分析。

本报记者 李玲玲

“医”心向党 踔厉奋进

庆祝第五个“中国医师节”

医师队伍建设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人才则是医院自身建设和发展的基石。近年来,晋江市医院借助上海六院、树兰医疗等高端医疗资源,落实“人才兴院”战略,坚持高端人才集聚与科研技术创新同频共振,人才团队引育与学科建设深度融合,强化“引、育、留、用”全链条发力,锻造一支业务能力强的医师队伍,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注入强劲的“人才动能”。

念好“引”字诀 构筑“磁力场”

晋江经济实力强劲,县域经济领跑全省,然而,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医疗一直是被晋江人民诟病的“短板”。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是晋江百姓的共同期待。

多年来,晋江市医院大力探索对外合作机制,引进“外援”助力医院发展。2009年,泉州市第一医院调派感染病学专家挂职晋江市医院院长,对医院实行全方位管理;2013年,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合作,聘用神经外科专家为晋江市医院院长,实行泌尿外科、呼吸内科“双主任制”,不同程度上带动了感染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呼吸内科等科室医师队伍的成长。

2016年7月,晋江与树兰医疗正式合作,大胆探索公立医院和社会办医机构合作的新模式。6年来,依托树兰医疗先进的管理经验、优质的医疗专家资源和技术优势,医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水平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成立晋江市医院院士工作站,获“福建省示范院士工作站”称号,受晋江市人才工作先进平台表彰,郑树森院士通过iMDT远程会诊平台开展远程疑难病会诊500余人次,远程教学、会议7043次,每年到晋江开展手术指导、教学讲座。设立17个名医工作室,带动专科医生及学科建设实力。

2021年,上海六院福建医院成功落地晋江,成为目前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单位首家坐落于县域的医院。随后,上海六院张长青教授劳模名医工作室等4个名医工作室、20名常驻专家团队先后入驻晋江,不仅带来“高精尖缺”的医疗人才,还辐射带动开展了62项新技术、新项目,其中15项国内领先技术落地福建,填补了部分福建省技术空白。

此外,晋江市医院还与上海、杭州多个省内外知名医疗机构达成合作共建协议,其中省内6家、省外7家,采用多形式、多维度协作模式常态化开展工作帮扶,持续推动从“输血”到“造血”。据统计,自2016年至今,院士、专家累计来晋10867次,会诊3599人次,手术示教5562次,疑难病例讨论525次,iMDT1824人次。

念好“育”字决 厚植“人才苗”

医师队伍作为重要的人才资源,必须引育并用,不但要“引得来”,还要“育得好”。在人才培育方面,晋江市医院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双管齐下,厚植“人才苗”,培育“常青树”。

一方面,本地医生接受上海六院专家手牵手、面对面指导。目前,已有三批常驻专家先后进驻晋江市医院,开展指导帮扶工作。常驻专家在晋江开展“薪火璀璨”师徒传承人才培养项目,共有11名本地医生完成培训。同时,5批次53位晋江本地医生也先后前往上海六院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习进修,有力助推创伤和骨科诊疗水平的快速提升。

另一方面,晋江市医院鼓励临床医生积极外出学习蓄能。“我们制定了《晋江市医院临床医师进修管理制度》,进修人员的住宿费、进修费全部由医院承担,同时进修人员还能接受‘一对一’导师带教。”晋江市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仅2021年,医院就选派临床优秀人才骨干前往北上广的三甲医院进修65人,其中35人次前往上海六院进修学习;医疗外派学习93人次,参加各级协会52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晋江市医院对高资历的专家实行退休返聘机制,继续发挥老专家“传帮带”作用。目前,郭为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累计培养传承人14名。

念好“留”字诀 打造“温馨园”

想要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必须做到工作用心、政策贴心、服务暖心,让广大人才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

晋江市医院内设有2间温馨舒适的休息室,为工作之余的医生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身为医务工作者,大部分人每天都处于压力之中。为此,我们定期开展医护减压活动,以此减轻他们的日常压力。”晋江市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疫情期间,医院还为辛苦作业的医务人员分发预防新冠中药处方及洋参含片,保障他们疫情期间的健康。

医生平日工作忙,对家中子女难免疏于照料。特别是暑期一到,不少“医二代”在家无人照看。为此,每年医院都会组织暑期职工子女托管班,解决医生们的后顾之忧。同时,在医师节等特殊节点,也会相应开展慰问活动,大力宣传好医生事迹,表扬行风先进个人,弘扬正能量。

此外,为了激发医生干事创业的热情,晋江市医院不仅建立“能上能下”竞聘机制,开展全院中层管理干部考核、竞岗,拓宽人才上升空间,还制定非在编优秀人才管理的暂行规定,提高非在编优秀人才待遇。

“我们制定了《学科带头人遴选机制》《晋江市医院临床科室主任目标年薪管理制度》,制定临床业务骨干、后备管理人才培养计划。”晋江市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医生在职期间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还能获得一定生活补助,取得证书后还会给予奖励,此举也进一步促进了人才队伍的素质提升。

念好“用”字诀 搭建“大舞台”

除了给政策、给补贴、给奖励,一大批科研基金的投入、先进设备设施的配置、技术项目扶持等措施,也给内培外引的人才搭建了施展拳脚的广阔舞台。

“例如,我们建设的远程会诊中心、胸痛中心,通过多学科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团队组合,自成立以来,每年成功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血管开通术200多例。”晋江市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名医专家的到来,除了带动本地医生业务水平提高外,晋江的群众也得到不少医疗福利。现如今,医院设有名医工作室病房,由上海六院专家与晋江市医院医师共同管理,形成涵盖“门诊、住院、治疗、康复、随访”一体化的专家医疗服务链。

“今年初,我身体不舒服,本想到外地医院看看,听说医院来了上海的专家,我就去试了试。没想到,像我这样的病原先要开大刀,现在在肚子上打几个孔做微创手术就行了。”谈起自己的就医经历,市民谢先生坚定地说:“看病就医更有保障,这是作为晋江人的幸福。”

晋江市医院院长陈铭表示,接下来,医院将借力福建和敏慈善卫生人才培养基金,实施人才激励计划、中青年卫生技术骨干和卫生管理干部培养计划,持续加强全职和柔性引进人才力度。同时,充分发挥名医引领作用,建立健全“传帮带”机制,培养高水平人才队伍,奋力谱写医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晋江市医院本部人力资源情况职工总数1502人高级职称159人中级职称454人博士、硕士169人 在读博士、硕士60人国家级、省级学会学术任职43人国家级名老中医1人泉州市三、四类高层次人才14人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