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b版:理财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储蓄国债重启

收益稳健受咱厝投资者追捧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时隔两个月,储蓄国债再度发行。7月10日,2022年第三期和第四期储蓄国债(电子式)发行,获得不少投资者的关注。由于储蓄国债具有信用等级高、安全性好、收益稳定等特点,向来是稳健型投资者的重要选择,尽管此次票面利率相比此前微幅下调,但依然在短时间内被投资者“一抢而空”。

百元起购方便快捷

根据财政部公告,此次发行的电子式储蓄国债发行期截至7月19日,第三期期限为3年,票面年利率为3.2%,最大发行额200亿元;第四期期限为5年,票面年利率为3.37%;全国最大发行额均为200亿元。电子式储蓄国债无收款凭证,需要投资人在承销银行开立国债托管账户,同时开立或指定一个资金账户,用于兑付本金和利息。投资者可在各承销银行的网点柜台和网上银行购买。

目前,部分银行已支持手机银行进行国债认购、个人国债账户开户和查询业务,如工商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江苏银行等机构,大大增强了市民购买储蓄国债的便利性。

由于储蓄国债具有信用等级高、安全性好、收益稳定等特点,以往每次发行,均受到咱厝投资者的青睐。“在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之后,整体理财的收益表现较为一般,储蓄国债既安全又具有稳定的收益,因此向来受到追捧。”某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陈女士说,“尤其是中老年人,他们对储蓄国债十分认可。”

收益微调仍销售火热

今年以来共发售过两次储蓄国债,分别是3月第一期、第二期储蓄国债(凭证式),4月第一期、第二期储蓄国债(电子式)。两次储蓄国债收益一致,其中,3年期票面年利率为3.35%、5年期票面年利率为3.52%。

而根据财政部公告,此次发行的两期电子式储蓄国债的利率相较之前均下调了0.15个百分点,但依然无法阻挡投资者对于储蓄国债的热情。“开售后短时间内,线上额度就秒光了。”市民蔡先生说,“每次买储蓄国债就是拼手速,慢了就抢不到了。”不少投资者表示,尽管此次储蓄国债票面利率有所下调,但总体收益仍具有一定吸引力,加之其风险较小,依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购买储蓄国债时,投资者还需对提前兑取的规则有一定了解。据了解,储蓄国债(凭证式)如需提前兑付,必须全额办理提前兑付;储蓄国债(电子式)则可以部分或全额提前兑付。投资者提前兑取业务只能通过承销团成员营业网点柜台办理,提前兑取此次发行的两期电子式储蓄国债时,承销团成员按照从上一付息日(含)至提前兑取日(不含)的实际天数和以下执行利率向投资者计付利息,即:从2022年7月10日开始计算,持有两期国债不满6个月提前兑取不计付利息,满6个月不满24个月按票面利率计息并扣除180天利息,满24个月不满36个月按票面利率计息并扣除90天利息;持有第二期满36个月不满60个月按票面利率计息并扣除60天利息。承销团成员为投资者办理提前兑取,可按照提前兑取本金的0.1%向投资者收取手续费。

延伸阅读

储蓄国债到期切记及时兑付

国债产生应兑未兑现象主要包括储蓄国债(凭证式)到期后,投资人未能及时前往柜台办理兑付的,以及到期的储蓄国债(电子式)因资金账户状态异常,导致国债本息资金未能自动划入投资人资金账户的。

需要注意的是,到期未兑付的储蓄国债和无记名国债逾期均不计付利息,投资者应记得及时兑付,否则将会产生隐形资金损失。

储蓄国债(凭证式)到期后,投资人应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储蓄国债(凭证式)收款凭证”,前往原承销银行网点办理兑付;储蓄国债(电子式)到期后,投资人无需前往银行网点办理兑付,承销银行自动将国债本息转入投资人资金账户。

如果储蓄国债(凭证式)收款凭证不小心丢失了,又该怎么去兑付?国债投资人可以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到原购买银行办理挂失,并办理补制凭证、本息兑付等手续。大部分承销银行支持他人代为办理挂失手续,但解挂、补制、兑付等必须本人办理。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