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五里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摩云馆感旧诗读札

骆锦恋

说到感旧诗,就感觉有故事了。能存在记忆里,在生活里想起、在未来感念、在诗歌中再现的,总是那些心心念念的人和物。赵嘏的“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黄景仁的“匆匆觉得扬州梦,检点闲愁在鬓华”……总是让人在不经意间想起还有那些值得牵挂的过往。

摩云馆,真名吴明哲。徜徉诗词几十载,读了很多诗,写了很多诗,也评了很多诗。摩云馆写诗线上线下铺开,佳作不仅在各大诗词杂志铺开,也在各大诗词网络平台颇得粉丝喜爱。感旧诗二十首,乃是摩云馆在某个除夕夜,有感而发,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一气呵成之作。

十桥十城,时间和地点跨度都比较大,但是因为选择的意象代表是“桥”和“城”,很快就把情感集中在一起。“桥”意象内容丰富,代表希望,连接古今,相聚美好;也代表别离,延伸情绪。写桥的诗多,像摩云馆这样《十桥感旧》组诗比较少,洛桥、红桥、枫桥、灞桥、绳桥、栈桥、星桥……曾经的故事,在某个时间段集中用诗词的形式表达出来,可见诗人创作时情感饱满。可贵的是,诗人选择用律诗来表达,律诗的起承转合要求高,要体现出十桥的不同,又要兼顾律诗的体例,诗人似乎是毫无中断地创作出来,才情洋溢其中。诗人的感旧诗一气呵成,又娓娓道来。洛桥说的是,春来桃花开,本应有踏青的欢愉,却感觉到情愫凋零;“陂泽烟深空见雨,横江一棹是飘萍”,让人忍不住想问,会有怎样的遗憾在里面。《枫桥感旧》,一下子让人想起张继的《枫桥夜泊》;不过,诗人此刻的心情和张继不一样,“健笔清词收不住,又添新绿变春温”,与诗会友,谈诗写诗,时间觉短,并无思家之感,倒是明月下,因为有了共同的话题,心情愉悦,并感觉到新绿萌芽,诗歌之树、友谊之树是常青的。《红桥感旧》,主人公的形象特别生动。花开境奇,伊人浅笑。西湖慢行,谈笑风生,燕飞亭近,人立芳树。一个活泼的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绝叹西湖清夜短,空凭流水寄相思”,《十桥感旧》中,此首最相思。

《十城感旧》同样以诗怀人,因“城”的意象选择,山河气象会比《十桥感旧》丰富一些。从《十桥感旧》里的花云雨雾走出来,朝天门、大明湖、粤海、草堂等场景地切换,有古人山水诗的气息。跟着诗人走“十城”:柳城、山城、泉城、鹏城、花城、冰城、江城、锦城、申城、菁城,足迹经过福建、重庆、济南、深圳、广州、哈尔滨、武汉、成都、上海等地。这十城多是有历史有故事有情怀的城市,再遇见有故事有情怀的诗人,城就在摩云馆的笔下立体起来。“舒卷行藏润可磨,朝天门外别时多。洪崖肯使云无当,觉海真成水不波。座右倾谈皆肺腑,风前离绪忽山河。相期芹藻欣荣日,重对长江一笑歌。”(《山城感旧》)此首首联点出别离主题,颔联以拟人手法,用重庆知名景点洪崖、觉海,表达出对别离等的无奈之情,洪崖无法指挥云的去向,觉海也无法真成,世上总有不圆满之事。颈联回想山城之行,与挚友畅谈,“座右倾谈皆肺腑”,何其珍贵。虽有离别情绪,但尾联振作,寄语好友,共盼再聚。江畔之诺,让人期待。

《花城感旧》,异地遇乡人,格外亲切。本在书信里见识主人公的才华,遇见更是赏识其才比清照。他乡遇故人,回想起在故乡灵源把酒言欢情怀之时,共同的话题自然是说不尽的。“粤海披襟惊昨梦,灵源把酒记当年”,对仗工整,对得也巧,突出两地的友谊,更比其他首来得有乡愁味道。《冰城感旧》地域特色明显。“北国峰霞归雪舫,太阳烟雨写冰魂”,哈尔滨风光尽在眼底。主人公本是要离开哈尔滨向“都门”寻梦,离开之际,遇见诗人,此情此景,似乎是为一首诗的诞生而创造的。

摩云馆二十首感旧诗一出,挣得“闽省柳下惠”的美名。“理鬓凌波各有霜”,岁月荏苒,十桥十城,有些诗人故地重游过,有些无缘再去,与日俱增的不只是白发念,还有诗人和友人们的才情、牵挂。二十首感旧诗,“我手写我心”,兼顾格律来表达这样的情绪不容易,诗人做到了。发乎赏识,止于优礼,诗人也做到了。诗人笔下那些心心念念的人和物,带来了古诗阅读的欢喜。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