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儿的过程中,家长就像在升级“打怪”,虽晋级不断但仍有更多的挑战在后头。面对接踵而至的困惑、难题,你是请教老师、专家,还是老一辈?或是翻开育儿书籍捞一捞有用的知识点?然而,也有部分家长在和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摸索出一些靠谱的育儿智慧锦囊,快来收下这些干货吧!
育儿达己 授儿以渔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是佛系带娃的妈妈,还是全身心投入“鸡娃”的妈妈?抑或是整天围着孩子转迷失自己的妈妈?来自晋江市实验幼儿园嘉天下分园的熊霖妈妈李付卫认为,妈妈应先做更好的自己,再成为更好的妈妈。对此,你又怎么看呢?一起来听听她的育儿故事吧!
管好自己的情绪 给孩子正向引导
相比大家眼中的“优秀”,李付卫更看中孩子习惯、性情方面的培养。“有一段时间,我儿子特别迷恋小区门口便利店内2元一盒的小积木,一开始我认为是益智玩具,且价格也不贵,就一天一盒买来玩。过了一周,我才意识到这已经成为他的消费习惯。”李付卫分享道,当孩子觉得是理所当然的时候,她觉得是时候跟孩子沟通了。
当孩子再一次提出购买要求,却因为被拒绝而哭闹不止时,李付卫让孩子哭了好一会儿,让孩子把不好的情绪宣泄出来,再跟他讲道理。“我说‘我知道你喜欢拼积木,但我们已经拥有很多了,而且是各种各样的。买回来的那些你玩一次就放一边,他们会很伤心的。我们不一定要买新的,你不是最会给玩具变身吗?不如我们回家一起研究下配合如何重新组合?’这番话,孩子听进去了。”李付卫分享道,当孩子情绪平静了,再让他知道父母赚钱很辛苦。如果他确实有非常想要的东西,可以用自己攒的钱去买。
其实,很多妈妈在气头上时,都会有想打孩子的冲动。“这种方式,在当下看似有效,但仿佛家长也是在宣泄情绪,而非正向引导。孩子的感受也许在大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一件事,但在他小小的世界里就是一件大事。如果这个时候,大人能够正视孩子的情绪,理解他、包容他、引导他,当孩子放下执念再沟通,用温和的方式解决问题。”李付卫说道。
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先爱自己再爱他人
在育儿的过程中,李付卫更在乎孩子的反馈和感受。“我算是属于‘反内卷’的那一类妈妈,比如幼儿园征集孩子的表演节目,我都会先征求孩子的意向,如果他有想要展示自己的意愿,我会帮助他一起练习。如果他并不愿意表演,而更想要做小观众,我也支持他的决定。”李付卫告诉记者,当小观众为同学们的表演鼓掌、点赞也挺好的,这样做孩子也感觉到自己被尊重。在她看来,如果孩子自信心没有提前建立好,硬被推上舞台就会手足无措,体验感并不好,下一次便会产生抗拒心理。
在日常生活中,李付卫更注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养成。“我常常告诉自己,我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先让自己成为那样的人。当孩子察觉到了,甚至开始模仿了,我便会在细微之处给予鼓励和支持。”李付卫分享道,她常常利用睡前的这段时光,和孩子一起交流、聊天,孩子会分享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而她则会分享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事情。
“有一次,我问他‘你最爱什么?’他想都不想就说‘最爱妈妈’。我当时被感动到,就跟他说我也很爱他,但妈妈希望你最爱的人是自己,其次才是你想要爱的人。就像妈妈也是最爱自己,会去运动、去找朋友玩、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等,去收集更多的爱和能量。因为当我们自己拥有很多的爱了,才能把爱分给其他人。”李付卫说道。
宝妈育儿干货
我和孩子从来不吝啬表达爱,回家一进门我们看到彼此都会双向飞奔拥抱亲吻,接着继续做手头上的事情。我们谁都不是谁的全部,我们就是我们自己,相互区别,也相互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