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财经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黄清发:专精特新助力制造业破局

商学院

本报记者 施珊妹

近日,在泉州市职业经理人协会值班日活动上,泉州市职业经理人协会副会长、泉州和不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清发以“后疫情时代制造业的挑战和机会”为主题进行分享,指出制造业机会与挑战并存,专精特新是泉州中小企业应发力的方向。

在分享最开始,黄清发就指出,受内外因素影响,企业经营压力日益凸显。

“在这一背景下,唯有强己之身以破局。”黄清发表示,作为制造大市的泉州,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其中3月份增加值同比增长1.0%,仍保持正增长。1月至3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合计4569.64亿元,同比增长12.6%。这些数据,足见泉州制造业仍具备极强的韧性与活力。面对不利因素的挑战,寻找新路径将是制造业未来的破局所在。

中国投资协会发布的《零碳中国·绿色投资蓝皮书》中测算,“碳中和”相关的投资规模约70万亿元;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预测,“碳中和”投资规模在127.2万亿元至174.4万亿元之间;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研究人员预测,“碳中和”新增投资将超过139万亿元。无论哪种测算结果,“碳中和”都无疑是一个万亿级的巨大市场。

“在‘碳中和’产业中参与企业众多,每个领域的优势竞争者各不相同。”黄清发认为,“以‘碳中和’中端产业链为例,主要表现为提升节能减排水平,包括产业结构转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及完善低碳发展机制等,代表性行业包括钢铁、化工、建材、造纸、有色、交运行业等。”

而无论是抢抓“碳中和”机遇期还是应对后疫情时代的诸多挑战,关键在于培育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专精特新是泉州中小企业应发力的方向。在2019年至2021年国家工信部公布的三轮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中,泉州入选了37家,位居全省第三。”黄清发分析,“作为市场主体的一部分,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之一,在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提升等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从政策导向到北交所设立,都旨在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对企业自身而言,成为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专精特新企业,可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