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b版:晚晴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老友春季养生知多少?

健康课堂

春回大地,气温回升。此时各种病毒、细菌生长繁殖活跃,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常会下降。因此,许多人也说春季是许多疾病发生的温床。特别是流感、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病毒性心肌炎及其他疾病(冠心病、肺心病等)。

对此,记者邀请了晋江市中医院副院长,中医主任医师,中医外科、皮肤科专家蔡文墨,为老友讲解春季养生的一些注意事项。

医生简介

蔡文墨 晋江市中医院副院长,中医主任医师,中医外科、皮肤科专家

擅长:应用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疮疡疾病、乳房疾病、瘿瘤疾病、皮肤性病、肛肠疾病、泌尿男性病、周围血管病和其他外科疾病,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临症中,注重“中医的整体调节、中气转枢升降的功能、阳气是人体的根本”理论应用。

顺应四季变化 做好保健养生

蔡文墨坦言,春天,是指从立春之日起,到立夏之日止,包括了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等六个节气。因此,中医养生学认为,春季养生应注重“养阳气、重养肝、防风湿、勤锻炼”四个原则。

此外,春季大多数地区的大气压、风速、温差均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变化多端的气候常会导致情绪上的波动。因为气候与人的健康关系密切,只有顺应四季阴阳变化,做好保健养生,才能促进身体健康。

提醒:六要点需注意

蔡文墨建议,首先,要注意防风保暖。春初气温依然偏低,老年人宜穿戴轻松、柔软、保暖的衣帽鞋袜,保持身体暖和,不受风邪侵袭,以达到预防保健之目的。

其次,要讲究饮食。春季是寒温的季节。“高年之人,其气耗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之资气血。若生冷无节,饮食失宜,调停无度,会成疾患。”故应注意养生保健,切不可暴饮暴食、生冷无节、饮酒无度、不辨食性、自损健康。

此外,要适当运动。春天百花盛开,人们宜到户外活动。因为适量运动不但能调整大脑皮层的活动状态,提高个体免疫与抗病能力,还可改善心肌的供氧状况,预防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并减少心脏病的发生。

同时,心理调适必不可少。老年人肝血渐衰、肝气失调,会出现胸闷不乐、烦躁易怒、头昏目眩等肝气郁滞及肝阳上亢等症状。因此,要特别注意调适心理,稳定情绪免受刺激,积极寻求闲情逸致,以调养肝气。并且,要注意休息。春季若患流感等上呼吸道疾病,除药物治疗外,还要特别重视休息和多饮水,这对减少心绞痛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最后,要做到及时就医。当老年人有上呼吸道感染等病症后,若出现胸闷、心悸、气短、气喘、心律不齐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切勿拖延或胡乱吃药,以免贻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