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桂珠
一个冬日午后,我只身爬上天柱山(又名万寿山)的万寿石巅。是日,天朗气清,云翳散尽,伫立在这安溪、南安、永春三地交界处的高山之巅,漫山广玉兰的清香扑鼻而来。
石巅之下便是我的家乡——南安蓬华镇,层层叠叠的民居挨挨挤挤,如一个正在酿蜜的巨形蜂巢,满山野树呈现出一种明净的冬色,剖腹溪千百年来流转不息。东边永春的夹济村显出的则是一种“暧暧远人村”的清虚之境,心中顿有“不敢高声语,恐惊山下人”之感。山隘口百年炮楼下,那棵三百多年的银杏树叶子已落尽,枝干尽呈疏朗清态,与山顶这块巨石互相凝望。稍远一点的舟山从我站立的角度看来,巍然耸立,像极了一艘整装待发的老木船。
记得读小学时,语文老师曾给我讲起“八仙弈棋”的典故。说的是站在万寿石巅看下来,小镇周围共有八座大山,是为“八仙”;还错落有致地分布着32个小山包,是为32颗棋子;往北流淌的剖腹溪是为“楚河汉界”。今天,我站在这山之尖峰,把“八仙”仔细辨认:将军山、湖项山、大尖峰、虎脚山……至于32座小山包,已无从辨识,况且随着农村的开发,有的也许难逃夷为平地的命运,心中也深知每一座小山的消失是永不可再来的。
我所在的万寿石巅,本为一个“问天”模样的天然石佛头,历代的一些文人墨客曾在此登高赋诗,我能记住的是宋代兵部侍郎诸葛廷瑞留下的诗句:“耸翠层峦势接天,岩崖风紧欲摇巅。地跨南永为雄镇,巨佛镌成不计年。”
天柱八景中有“望入双阳”一景,意思是天晴的日子站在这里,目力所极,可望晋江双阳山。我是从未见过的,只能作为一种美好的遐想。但站在这里能见到安南永三地的诸多风景却确有其事,往永春方向可见仙夹、磻溪、达埔;往南安方向历历可见诗山、金淘、梅山、柳城;往安溪方向看不见村庄,只见双梯山后有锥形山髻巍然竦峙,层层叠叠延至云层深处,那都是安溪的山,至于名字,我全叫不出。又想起几个月前见到的一幕:那是台风将来的前一天,也是在这万寿山石巅,远处天上的云层如海诡谲变幻。我们看着看着,那些随风疾走的云层里忽然出现了一些高楼。那到底是海市蜃楼还是远方的都市,同行之人一齐睁大了眼睛,但无人能破解。
正在遐想,忽见崖缝里一棵山姜子在这冬日的阳光下开得正欢,那样子真叫不管不顾。褪尽了叶子的枝桠上结满了米黄色的花苞,颇有“压枝低”的密集之态。我站在崖巅的这两个小时里,也零星上来过几拨登山人,他们匆匆地来匆匆地走,没有一个人注意到它,独有我在它的花枝下久久停留。今日登高望远,人已中年,我已不再纠结于人世的繁杂苦辛,心中了然坦荡,周围山川河流静美如故,心中有伴它静坐至暮的打算。
不觉蛾眉之月轻挂于西天,此时孤云独去,周围青峰如墨兀坐,怡然生拙。想起有诗云:“今生愿作人上人,登高望远皆为云。来世愿为扫地僧,红尘万里皆为远。”唯觉境界高远,心中自忖今生做不了“人上人”,还是以“扫地僧”的心态做好红尘诸事,脚踏实地地生活,也许这就是平凡生活里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