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斌
今年的桂花,虽然迟到了,但并没有爽约。
红色经典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里唱道:“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桂花开放的日期由此可知。
最急的莫过于杭州市民,因为桂花是杭州的市花。一位杭州的作家写道:“秋天的重要使者,杭州市民代表,迟迟不至。”没有在如约的日子嗅探到满城的飘香,杭州市民顿时觉得生活没了精气神。说不定,大家都在等着酿一坛充满自然清香的桂花酒呢!
无独有偶,有一位泉州的作家也写道:“上个月初,远在扬州的友人抱怨,秋分已过,不闻桂花香。好在半个月前桂花终于盛开,朋友才感觉生活总算上了正轨。”看到这样的文字,我会心一笑。将正轨的生活和飘香的桂花画上等号,不就是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吗?
国庆节过后,我赶紧回了一趟老家,看望空巢的老父亲。看着庭院里一高一低的两棵桂花树,我说:“今年桂花还不开。”父亲说:“知道,村民也在说。”
我上网百度了一下,只输入“今年桂花”,就跳出了许多关于今年桂花不开花的话题。不管是西南的桂林,还是江南的苏杭,抑或是闽南的漳泉……只要有栽植桂花的地方,老百姓就都注意到了这种现象。“今年的桂花成网红了。”我想,也许从来没有一种花能有如此的关注度,恐怕连雍容华贵的牡丹都会觉得失去了存在感。
“叶密千重绿,花开万点黄。”桂花花期到来的时候,漫步在公园、寺庙,或者是某一个村落,往往是未见其花,先闻其香。那一簇簇、一团团,自由绽放在绿叶、枝丫间的精灵,就像天上搓碎的黄云飘落在人间。那一缕缕,或是一阵阵的幽香,因了清风的缘故,时浓时淡,绵延不绝,溢满每一个角落,沁入每一个人的心脾。这也许就是寻常百姓关注它的原因吧!
桂花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我家栽植的是四季桂,很普通的品种。我心有不甘,起身走近它,仔细搜寻。紧密墨绿的叶子间,褐色的枝丫处,竟然顶出两小簇的金黄,可怜巴巴的。激动之余,也顿生一丝的怜悯。我说:“两小簇,快了。”
父亲抽了一下鼻子,转了一下身,淡淡地说:“是花,总会开的。” 父亲是一个大老粗,不是一个爱花的人,但他对桂花可谓情有独钟。他说起桂花,好像村民在说“公鸡总会打鸣、母鸡总会生蛋”一样的自然。
“是花,总会开的。”父亲看似稀松平常的一句话,令我为之一颤。年已八十的父亲,话语中自然流露的是对当下生活的从容淡定,对人和事向好向善的信心,对美好未来虔诚的期待。
是的,虽然今年的桂花无法和百花同禀清秋,但因为它有花的基因,外来已知或未知因素的干扰抑制就只会是暂时的。美丽的绽放可能会推迟,但内在澎湃的力量总归要汹涌如潮。
是花,总会开的;是梦,总会实现。在严峻的疫情面前,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向往美好生活的中华民族,虽然面临着种种挑战,但因为勤劳勇敢的不变基因,其美丽的“中国梦”之花总归会尽情地绽放在世界的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