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五里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在漳州,告诉你旅行的意义

郑红艳

旅行的意义何在?我想它本没有特定的标准,意义因人而异。

友人说,旅行,是一种抽离,抽离现实生活,然后再回望现实生活,在旅行中思考现实的不堪和焦灼,在沿途的风景中释放内心的不愉快,慢慢寻找更平静的心情。然后再寻找更合适姿态去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回到现实生活。现实还是那个现实,但你已不是你原来的你。旅行是一场心灵的历练和修行,在路上的时候,遇见更真的自己。

就像放假后的我,在漳州的街头,顶着大大的烈日,站在公交站牌前寻找去林语堂纪念馆的路线;在十里蕉园,远望着满山遍野的香蕉林,感受着空气中浓郁的蕉香;在曲折的沙砾小路上迷路,慢悠悠地寻找询问,再慢悠悠地折回原路。没有焦躁,没有迫切,放假的我,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用来慢慢寻找,用来挥霍,有一种报复工作压力的快感。

突然,绕过一个岔口,爬一段不算陡峭的坡道,远远地望见“林语堂纪念馆”的字眼。刚爬上坡的我还在喘着气,冒着汗,却赫然发现馆旁的牌子上写着:“周一闭馆,休息。”晕。这不像是生活在跟我开玩笑吗?当我怀着希望和信心,用尽十足的努力去追寻,最后却发现结果不过如此,大不如意。失落?沮丧?埋怨?

要知道,这个不如意的结局,不是我不够勇敢和努力,是我没有见识,而且仅仅是没有常识:全国的展览馆多在周一闭馆休息。

旅行,逼着我们去面对旅途中的各种问题,就像面对生活中一样的囧途。又能奈何?唯有面对。于是,我只好故作“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洒脱,在馆边树下纳凉。此时静下心来,感受一丝丝蕉香入鼻。一种收获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万万没想到,我竟然巧遇林语堂纪念馆的相关领导。他寻问我来历,知道我远从大泉州而来,被我这片诚心所打动,便请人为我开门。馆里所有的灯光、空调,只为我一人开放,之前的沮丧一扫而光,我慢悠悠地品读林语堂。

10岁的林语堂,沿着母亲河——九龙江,经过厦门、上海,走出国门,来到欧洲和美洲,学贯中西,最后到达那个可以听到乡音的地方。漳州是他生命的起点,也是他梦里的精神家园。

记得在《生活的艺术》里,林语堂先生说,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我想,这就是真正的沉浸式阅读,不带目的,完全把身心投入到书里,与书里的人同进退、共悲欢。

林语堂先生认为,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对于忙碌的现代人来说,对于忙着追逐物质丰富的现代人来说,这是多么奢侈的精神享受,多么美好的片刻温柔!

在信息大爆炸的快节奏生活里,我们更应像林语堂那样——慢生活……

在闽南味十足的漳州老街,着一双泛白的帆布鞋,喝着热热的圆仔汤,配着笋菜包,不过瘾,再来一碗闽南海鲜卤面。那面条细滑Q弹的劲道,爽滑入你的喉咙,海鲜的鲜味装满你的嘴巴,黏稠的面糊儿涂抹你的双唇。

抑或,携一本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好茶若干,好心情若干,独自沉浸在书香的世界,直至天色渐晚。抑或,与三五好友,坐在阳台上品茶,看日出日落,让笑声在风中飘落。笑看红尘惆怅客,忘却今朝是何年。

在漳州,慢生活的美好,丰盈如十里蕉园的蕉香迷漫;慢生活的美好,宽稳如火山口海域的风吹海浪;慢生活的美好,闲适如公园里人们散步时的缓慢步调。旅行最玄妙的事莫过于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风景,属于自己的记忆任谁也夺不走,任时光的利刃也无法磨灭。

在漳州,旅行的意义,是不设攻略、不定路线的悠游,遇见没有预知的人、事、物,就如遇见人生中未知的部分,没有选择退却,只有面对与接纳,进而获得有别于庸常日子里前所未有的亲历和感悟。

这时,我们会觉得,每一天都是一次新的旅行,每个和我一起走过的人,我们心存感恩。嗯,仿佛世界变大了,其实是心变大了。而生命,不长不短,恰好用来好好看看这个世界。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