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b版: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市委报告解读之“着力构建全方位科技创新体系”

打造创新高地“金名片”

本报记者 柯雅雅

市委报告中指出,科技创新,要坚定不移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发挥实体制造根基和重大科创平台抢先布局优势,紧盯创新资源转化质效,树立数字思维,顺应万物互联发展趋势,推动科技创新与品牌优势、市场优势充分嫁接,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变革催生发展新动能。

关 键 词

全方位科技创新体系

报告摘要

着力构建全方位科技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更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打造福厦泉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

解 读

布局全域科创版图 汇聚人才金融活水

“爱拼敢赢的晋江企业家,原来靠‘苦拼’,现在要靠‘智拼’。”福建华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良认为,创新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支撑,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对此,吴国良深有体会,华泰集团在创新方面总是走在行业前头,成功研发出TOB陶板,成功突破了陶板在烧制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瓶颈,实现了大规格和异形陶板的生产,大大提高了华泰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带动了行业创新发展。“这正是企业坚持创新,重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产学研相结合的结果。”吴国良表示。

晋江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晋江继续引导龙头企业联合晋江高校、科研机构共建科研实验室,着力开展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的重大关键技术,重点突破原辅材料和生产装备关键核心技术等“卡脖子”环节。

过去五年,晋江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世纪大道“双创”活力走廊、高新产业聚集区等六大新增长区域建设全面铺开,国科大智能制造学院、福州大学、泉州职业技术大学三大本硕高校版图正式成型,中科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中心等9家高水平科研平台形成多核驱动,集成电路产业铸链成势,发展后劲更强、动能更足。

未来五年,晋江要布局全域科创版图。市委报告指出,要设立科创委员会,加快推进世纪大道“双创”活力走廊、科创新区、金井产教融合区等平台载体建设,塑造“一廊两区多平台”高品质科创空间。

未来五年,晋江要汇聚人才金融活水。市委报告指出,要实施“三行动、一工程”,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链、资金链良性互动、深度融合;实施科创人才集聚、硕博人才倍增、技能人才振兴行动,让人才队伍“引得来、留得住、受尊重、有实惠”;要实施晋商资本“鲑鱼工程”,推动金融资本加速向科技型企业倾斜,让科技创新更加“如鱼得水”。

壮大科技企业群落 全力推进数字变革

近年来,信泰集团持续加码万物智联,引入大数据、5G等“黑科技”,将“芯”技术、方案嫁接进鞋服穿戴等多个领域……

信泰集团董事长蔡清来告诉记者,晋江企业紧抓新基建发展新机遇,积极拥抱数字化变革,加快信息化转型升级,数字化对于信泰的价值呈现不仅体现在提效降本,全面的数字化可以让信泰找到新的商业模式,真正成为信泰增长发展的新动能。

据悉,信泰正加速围绕纺织产业核心技术的研发、设计、生产、营销、体验等各环节的串联,向用户提供差异化的鞋材和纺纱产品,用创新打破行业恶性竞争,打造面向未来的纺织创新产业链。

晋江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晋江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不断浓厚的科研创新氛围中,像信泰集团一样通过智能制造、技术创新等方式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企业不在少数。

过去五年,晋江产业根基更加稳健,创新驱动更加凸显。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全链条全流程升级,高新产业集群化发展,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以上,集聚院士工作站19家、各类高层次人才超5000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实现翻番,荣膺国家创新型县(市)、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未来五年,晋江要壮大科技企业群落。市委报告指出,要实施规上企业“三个覆盖”和高企倍增两大工程,打造高科技高成长型企业梯队,实现市场“点题”、企业“作答”、平台“助力”的良性循环,力争202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1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

未来五年,晋江要全力推进数字变革。市委报告指出,要以数字变革带动产业变革、质量变革、动力变革,引导企业“信仰数字、崇拜效率”,广泛布局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积极探索布局5G、区块链、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主抓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形成集成电路等具有全国影响的数字产业集群。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