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生源靠后,她“不甘落后”,总是提醒自己要铆足劲、要领先;只要站上讲台,她便能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幽默是她的代名词,手舞足蹈更是她课堂的标配;她用爱给予学生自信和阳光,大伙儿亲切地称呼她为“丁姐”……
她,就是晋江西滨中学老师丁锦婷。
她的课
学生想听、爱听、听不够
“她是怎么做到整堂课都精神饱满的?”这一句话是听完丁锦婷的课后,听课老师常常会发出的疑问。虽是一句疑问句,却也道出了丁锦婷的课堂之有趣,学生想听、爱听、听不够。
2015年,丁锦婷大学毕业,回到家乡晋江,成为西滨中学的一名地理老师。她的到来,也让这所生源靠后的学校的地理课堂焕发出了更多的活力。
“听丁姐的地理课,你会意犹未尽。她一站上讲台,大家的目光就会追随她,听得津津有味。不得不说,丁姐的课,一节课40分钟也实在太短暂了。”初二学生林润云饶有兴致地模仿起了丁锦婷上课的样子,手舞足蹈,幽默风趣,逗得大伙儿哈哈大笑。
保持每一节课的新鲜感,这是丁锦婷教学的一大妙招,也是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模样。这不,林润云就细数起了丁锦婷的特色课堂:在《世界的海陆分布》一课,她利用“抛地球”的游戏,验证海陆比,调动课堂氛围;《埃及》一课,她运用“苏伊士大运河大堵船”的热点,引出“埃及是如何圈钱”的问题展开教学,最大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滚滚长江》一课,她创设情境,用乘坐“西滨号”游长江贯穿全堂,结合精美的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下课铃响,总能听到班级发出“就上完啦”“怎么就下课啦”的感慨。
课堂活跃,效率提高了,但丁锦婷并不满足于此,她还很重视因材施教与课后培优辅差。“她会结合每个学生的基础、课堂表现、认知潜能等,为每一个孩子量身定制目标,根据他们的发展变化做阶段性调整改变。学生学习程度不一,她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培优辅差。”搭班老师叶舒婷回忆说,午休的时候,丁锦婷时常会“现身”教室,为有需要的学生辅导。特别是到了6月冲刺“小中考”的关键时期,丁锦婷更是抓得紧,常常辅导到很晚才下班回家。
凭着这一股韧劲与耐心,丁锦婷与地理教研组的同事一同助力西滨中学的地理学科成绩“闯”出了新天地,其任教班级的地理平均分成功超过晋江的平均分,其中,去年秋季更是位列晋江第13名,令人惊喜不已。
她的爱
让青春期的孩子找到自我
“丁姐好!今天更漂亮了!”走进西滨中学,时常可以看到学生把丁锦婷团团围住,叽叽喳喳分享着什么,气氛轻松而愉悦。
这就是丁锦婷与学生的相处之道——亦师亦友,学习时要求严格,课余时间也能像朋友一样,和学生打成一片。她的耐心与关爱更是给予了学生满满的温暖,一声声“丁姐”饱含了孩子对她的认可与喜爱。
在丁锦婷班里曾有这么一个特别的孩子——患有先天性肢体疾病,行走极不方便,每天都由他父亲背到教室,身体的残缺让他一直处于深深的自卑中。
面对这样的孩子,丁锦婷尽心呵护、教育。她常常在体育课溜进班级,陪他聊天、学习、画画,利用班会课和大家一同观看电影《奇迹男孩》(这是一个励志故事,一个天生长相畸形的小男孩,通过家人、老师、同学的帮助,活出了自信与精彩)。此外,丁锦婷还在班级组建志愿者小分队,为他送饭、背他上信息课,同时鼓励他参加各项班级活动,哪怕是地震演练都会把他“抬”出去……
在丁锦婷及同学爱的浸润下,孩子有了很大的变化,开始主动为班级承担起力所能及的事情——关风扇、关灯、关多媒体、维护身边班级卫生,开始敢于直视他人的眼光,也开始懂得利用一切可以学习的时间……终于,成绩一跃而上,从班级中下到班级中上,现在的他也更为努力、自信,与同学相处融洽、互相帮助。
“丁老师是‘90后’,年纪也比我小很多,但是我经常都要向她‘取经’。她在教学及学生管理方面,都很有方法。”当天,学生家长朱明特意赶到学校,顾不上喝一口茶,就滔滔不绝地分享她心中最喜爱的老师——丁锦婷。她告诉记者,儿子是丁锦婷的学生,去年毕业了。在校期间,因为正处青春期,儿子会有些叛逆,是丁锦婷耐心的引导,并与家长密切联系,孩子才能顺利考上达标高中。现在,他们母子俩聊天时,也总会说起丁锦婷的好。
在校长朱钢强眼中,学校拥有这么一个优秀老师,就像是寻得宝藏一般。“我们学校生源也不理想,锦婷老师总是提醒自己要铆足劲、要领先。”朱钢强介绍,丁锦婷很注重提升个人能力,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培训、教学研讨活动、教师技能比赛,提升个人专业素养。同时,她也很注重师生对话,与学生、家长、同事相处融洽,因此,一说起最喜爱的老师,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丁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