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b版:理财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银银合作”迈上新台阶

兴业银行泉州分行与福建省农信联社泉州办事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6月24日,兴业银行泉州分行与福建省农信联社泉州办事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资金业务、财富管理、支付结算、资产负债、国际业务、研究咨询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实现产品、服务、科技、网点、客户等多方面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兴业银行成立32周年来,始终不忘“为金融改革探索路子,为经济建设多做贡献”的初心,高度关注农村金融的发展与变革,在同业中率先开创银银平台合作模式,倡导“共建、共有、共享、共赢”的合作理念,服务于广大农村金融机构的转型发展,在财富管理、支付结算、资金运用、融资授信、跨境金融、研究咨询、人员培训、金融科技等领域开展了全方位业务合作。

近年来,兴业银行银银平台持续升级转型。围绕“一朵金融云+支付结算、财富管理、资产交易三大平台+银银平台国际版”战略,持续丰富与中小金融机构合作内涵,更加突出交易化、综合化,不断创新和丰富特色产品,助力中小金融机构服务区域经济与民生。其“财富云”合作模式依托银银平台底层先进基础架构服务平台,将兴业银行强大资管能力与合作机构销售渠道相对接,为合作机构提供财富管理、运营支持、人员培训、市场推广等特色金融服务,有利于合作机构增强服务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优化收入结构,实现互利双赢。同时通过输送丰富的金融产品下乡,解决当地居民“理财难”,践行普惠金融。

兴业银行泉州分行与泉州辖区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此前,兴业银行已与泉州辖区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合作上线“财富云”系统,并推出销售天天万利宝系列和合盈系列产品,产品上线后有效补充了合作银行理财产品线,今年以来产品销量已突破3亿元。目前,双方已在资金存放、财富管理、票据业务等方面开展合作,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是合作的新起点,标志着双方构建全面、深入、紧密的新型合作关系的开始,合作的业务覆盖面和深度将进一步扩展。

兴业银行泉州分行表示,将发挥集团综合化经营优势,全面提升双方业务合作内涵和层次,尤其是在财富管理、资金运用、金融科技、国际业务、数字金融等方面加强合作,将兴业银行丰富、优质的财富管理产品和金融服务通过“财富云”合作模式输送到泉州城乡各地,为福建的三农建设、乡村振兴、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关阅读

学史力行办实事 金融为老贴民心

兴业银行泉州分行绘就老年人“安愉人生”

经过多年匠心耕耘,2020年兴业银行泉州分行在全国各行业数千家参评机构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敬老文明号”荣誉称号,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通报嘉奖。今年以来,兴业银行泉州分行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着力点,以“用心服务,让老年人满意”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加大涉老服务工作建设,规范服务细则、改进服务流程,为兴业银行“安愉人生”品牌服务再焕新意。

6月18日上午,兴业银行泉州分行开展“走进晋江梧林,传承红色金融史”活动,邀请数十位老年人参观梧林传统村落,了解华侨们爱国、爱乡的故事,以及支援抗日、支持革命的红色金融历史。今年57岁的谢阿姨已经是第三次参加兴业银行泉州分行安愉客户活动。“平时有空我喜欢出来多走动,兴业银行组织的周边游很合适老年人”,谢阿姨说,“今年的活动更丰富应景,银行工作人员还给我们讲解了防范电信诈骗等金融知识,十分用心。”

从丰富老年人生活到建设敬老服务示范网点,兴业银行泉州分行已将敬老服务融入日常工作的点滴之中。

作为辖内敬老服务示范网点,兴业银行泉州东湖支行以暖心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赞许。杨阿姨是东湖支行的老客户,她提到该行服务时总是赞不绝口:“我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每次到网点,银行值班人员总是第一时间到门口扶我进门、帮我取号,全程帮我把要办的业务服务得妥妥的,有些业务还教会我怎么用手机银行操作,免得来网点多跑一趟。手机银行还升级了适合我们老年人的大字版,这个服务贴心又舒心!”

在兴业银行泉州安溪支行,轮椅、应急药箱、血压计、老花镜等助老设备一应俱全,大堂经理一日三巡首先要检查的就是各项便老设施是否需要更换或补充。为了便利老年客户,该网点成立了雷锋志愿服务站,指定厅堂团队为志愿服务者主要成员,在每日巡检值班过程中及时了解老年客户需求,提供相应的志愿者服务。

“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做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办实事’就是要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本色,深入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兴业银行泉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下阶段工作中,该行将继续积极支持和参与为老服务,以“安愉人生”品牌建设为核心,不断完善和优化养老金融服务内容,协助当地养老管理机构,为支持养老产业发展,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社会新风尚贡献金融力量。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