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梅岭印迹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40天深入社区16次 接种21754人次

梅岭街道疫苗接种流动队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本报记者 赖自煌

15日上午近8时,晋江万达广场还没开始一天的营业,商场负一楼的中庭已是人声鼎沸。继5月份上门开展集中疫苗接种服务后,梅岭街道疫苗接种流动队再次来到这里,为桂山社区及周边群众提供第二剂次疫苗集中接种服务。

据介绍,这已是梅岭街道疫苗接种流动队(以下简称“流动队”)成立以来,第15次深入社区开展上门接种服务。接种现场,群众凭票分时段进场,流动队各岗位人员分工明确,整个接种流程井然有序……

我的第一场“大仗”

上午8时,流动队接种人员正忙着接种服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位于接种区入口处的登记岗已率先开始忙碌。

去年刚参加工作的陈逸丹本是医院行政后勤部的职员,机动队筹建时,她被抽调参与负责集中接诊登记工作。

接过群众的预约票,确认接种人身份,信息录入、核对……登记台前排起了“长龙”,陈逸丹忙碌而有序地接待着每一名群众,不时还得耐心地回答群众的各种咨询。

“目前主要提供第二针疫苗接种服务,受种群众的信息大多已在首次接种时录入系统,只要做好信息的核对即可。相比上个月的登记工作,会轻松一些。”陈逸丹说,虽然是负责登记岗,但是他们也要时刻关注现场疫苗接种的进度,协助做好接种工作的统筹协调,避免因疫苗数量不足,导致群众白白等候。

集中接诊服务的登记岗面对的是所有前来受种的群众,工作量大,是确保集中接种服务能够有序开展的第一道“关卡”。

“这是我工作后的第一场‘大仗’,不能有失。”陈逸丹笑着说,得知被抽调到流动队时,心里还有些紧张。历经系统的培训,在第一次下乡接种服务前,她把培训内容过了一遍又一遍,就怕因自己业务不熟,影响整个接种工作进度。

从紧张到兴奋,再到能够自如完成集中接种登记工作,并协调解决好现场一些突发小状况,陈逸丹加入流动队以来,用一次次的热情服务赢得了群众的认可,用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同事的肯定。她表示,在疫情防控面前,一切辛苦付出都值得。

一瓶没有打开的矿泉水

临近中午12时,接种现场依旧一派繁忙。拿着预约票前来排队受种的人群络绎不绝;接种台前,医护人员一刻也不敢停歇。

3号接种台上,一瓶没有打开的矿泉水静静地摆放着;矿泉水旁是忙碌的医护人员,拿药、扫码、拆封注射器、抽吸药液、注射……他们一直重复着同样的动作。

负责3号台的医护人员叫庄晓缨,直到中午1时许,排队接种的人群稍稍退去,她才迎来短暂的午餐时间。

起身走下接种台,脱下防护装备、摘下手套,庄晓缨拿起身旁的那瓶矿泉水,拧开后,一口喝下小半瓶——这也是她上午开工后喝下的第一口水。

今年50岁的庄晓缨是医院的返聘人员,平日里负责医院儿童保健科的她,刚和科室同事忙完辖区4-6岁幼儿的体检工作,第一时间就参与到流动队下乡接种服务中。

“现场这么多人排队等着接种,如果停下来喝水,必须脱下防护装备,喝完水还得洗手消毒,浪费的几分钟可以接种好几个群众了。”在商场的角落,端着已经凉透的饭菜,庄晓缨淡淡地说,其实不只是自己,把喝水时间留在休息时早已是流动队成员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大家的初衷很简单,就是不想让群众多等候。

庄晓缨告诉记者,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卫健人,疫情发生后,她在疫情防控战线上参与了许多,也感触很深。在她看来,高效做好全民疫苗接种工作是落实好疫情防控的关键,每一名参与这项工作的医护人员都应将此当成自己的使命,全身心地投入。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