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b版:生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卡在手,钱却不见了”该如何定责

这项新规给了明确说法

“卡在手,钱却不见了;未在某地,却有某地的刷卡消费记录……”近年来,这种盗刷银行卡的行为屡见不鲜,在最后定责时,也因种种原因使得这类盗刷纠纷逐渐增多。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银行卡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银行卡盗刷事实的认定、对不同主体之间的盗刷责任进行了规定。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规定,对银行卡盗刷事实认定清楚的,给予了明确说法,但消费者如果真的遭遇了盗刷,在向银行索赔前,需要进行举证。因此,消费者在发生盗刷后,应保留交易行为地、账户交易明细、交易通知、报警记录、挂失记录等证据材料,交予法院综合判断是否存在伪卡盗刷交易或者网络盗刷交易,在日常使用银行卡时,应提高警惕,谨防个人信息泄露。

遭盗刷可向银行索赔

此次新规,对伪卡盗刷交易和网络盗刷交易给予了定义。

伪卡盗刷交易,是指他人使用伪造的银行卡刷卡进行取现、消费、转账等,导致持卡人账户发生非基于本人意思的资金减少或者透支数额增加的行为。而网络盗刷交易,则是指他人盗取并使用持卡人银行卡网络交易身份识别信息和交易验证信息进行网络交易,导致持卡人账户发生非因本人意思的资金减少或者透支数额增加的行为。

根据“规定”第七条表示,“发生伪卡盗刷交易或者网络盗刷交易,借记卡持卡人基于借记卡合同法律关系请求发卡行支付被盗刷存款本息并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发生伪卡盗刷交易或者网络盗刷交易,信用卡持卡人基于信用卡合同法律关系请求发卡行返还扣划的透支款本息、违约金并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发卡行请求信用卡持卡人偿还透支款本息、违约金等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这也意味着,如果您的银行卡被伪卡盗刷交易和网络盗刷交易,就可向发卡银行进行索赔。信用卡被盗刷所产生的透支款本息、违约金等,可以向发卡行要求返还。

盗刷后应保留相应证据材料

尽管对发生盗刷如何定责给予了明确规定,但在定义是否盗刷上,还需要有证据的支持,而这其中一个原则便是“谁主张谁举证”。

根据“规定”,持卡人主张争议交易为伪卡盗刷交易或者网络盗刷交易的,可以提供生效法律文书、银行卡交易时真卡所在地、交易行为地、账户交易明细、交易通知、报警记录、挂失记录等证据材料进行证明。这也就是说,一旦发现盗刷,消费者应及时保留相应证据材料,以便日后进行判断是否盗刷。

而发卡行、非银行支付机构如果主张争议交易为持卡人本人交易或者其授权交易的,也应当承担举证责任,可以提供交易单据、对账单、监控录像、交易身份识别信息、交易验证信息等证据材料进行证明。

“规定”表示,人民法院应当全面审查当事人提交的证据,结合银行卡交易行为地与真卡所在地距离、持卡人是否进行了基础交易、交易时间和报警时间、持卡人用卡习惯、银行卡被盗刷的次数及频率、交易系统、技术和设备是否具有安全性等事实,综合判断是否存在伪卡盗刷交易或者网络盗刷交易。

发现被盗刷怎么办?

一旦发现被盗刷,消费者应保持冷静,按照“三步走”防止损失扩大并保留证据。

首先应先冻结卡片,防止损失扩大。消费者应拨打客服电话挂失或者手机银行自行操作,先行冻结挂失卡片,以防止盗刷金额增多,个人损失扩大。

与此同时,立即报警,保留立案回执。对于自己被盗刷的事实陈述清晰,一些关键要素如时间、地点、盗刷金额等应表达清楚,证明银行卡仍由自己保管,盗刷消费非本人行为。

最后,用银行卡在ATM机上操作,留取证据。消费者可以立刻到附近的ATM机上取现,并留存操作凭证,证明银行卡仍在自己手上,而其他地方的交易则为伪卡盗刷交易,此行为可以作为维权证据。

●如何避免被盗刷?

个人银行卡信息泄露往往是银行卡被盗刷的主要原因,因此消费者在办卡和日常消费时,还应保管好自己的个人密码等重要信息,时刻保持警惕,以防银行卡被盗刷。

保管好个人重要信息

根据此次“规定”,持卡人对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身份识别信息、交易验证信息未尽妥善保管义务具有过错,发卡行主张持卡人承担相应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持卡人未及时采取挂失等措施防止损失扩大,发卡行主张持卡人自行承担扩大损失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这也意味着,消费者应保管好自己的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身份识别信息和交易验证信息,否则一定发生盗刷行为,则需要承担一定责任。

通过正规渠道办卡

违法“代办公司”打着可以代办信用卡的幌子,可能将客户填写的重要个人信息和银行卡信息转售给他人。在刷卡时,也应防止信息泄露,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与商家勾结,在持卡人刷卡时盗取银行卡信息和密码。

对于一些不明链接,应及时删除。不明链接和短信往往藏有木马病毒,不法分子只需获得持卡人的账户信息即可转走卡内的钱。

理清自己的银行卡

“断卡行动”仍在持续进行中,消费者应定期理清自己的银行卡,对于一些闲置的银行卡,应及时注销,切勿出售或随意丢弃,这也往往会暴露自己的个人账户信息。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