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五里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大时代小人物 ——《许谋清论续编》序

手头这册《许谋清论续编》的厚度,沉甸甸的厚度,厚到一只手不能自在拿捏的程度,超出我们对一般书本读物的常识。印象中,研究一名当代作家的文论集,能有个二三十篇一二十万字,就挺了不得。这本《许谋清论》居然还是个“续编”,即汇集了李敬泽、肖德生、洪辉煌、张陵、孙郁、王充闾、张颐武、李洁非、白烨等一大批著名评论家的文章,迭叠初选时,汇集资料洋洋洒洒凡六十万字之巨,材料堆积如山,不禁令人拍案称奇!

我多次与《许谋清论续编》的具体操刀手刘志峰先生商量,文集太浩瀚太繁复,信息时代,不符合短平扼要的时宜,再三要求删减十万字,不然,委实琐碎了,突出不了重点。

许谋清小说创作得到文学界的普遍关注,已有四十几年了。一个农村土里刨食的穷小子,通过个人不懈努力,笔耕不辍,以文章敲开文学这扇坚固厚重的大门,登堂入室,引起文坛瞩目,算是晋江人励志成功的一个缩影。他怀揣祖祖辈辈的梦想,从赤土埔走出来,远赴京华,进入学子们向往中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攻读历史。经历了一个特殊年代的洗礼,后改行当美术编辑,最后落脚《中国作家》编小说,在文学海洋来回淌翔。20世纪80年代,他描写故乡滨海诡谲变幻风俗画卷的《海土》系列新乡土小说,成为各大文学期刊争相约稿的追逐对象;20世纪90年代,他身体力行,参与发起的新体验小说流派更是一炮走红,成为全国小说界的中坚力量。

或许是在外漂泊时间久了累了,50岁的许谋清返回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晋江,挂职担任晋江市政府市长助理,足足过了10年的“官瘾”。这10年,是人生最睿智最成熟最善于思考探索的10年。他亲眼见到了乡亲们光着膀子在赤日炎炎的赤土埔上奔跑,然后洗脚上岸穿衣戴帽,在经商办企业的浪潮中搏击,风云际会。其中,不乏血泪斑斑、尸骨累累、落魄破产地躺下去的教训和白手起家、险中求胜、爱拼敢赢站起来的创业经验。这些教训与经验,衍变为许谋清文学创作的原始素材。经冷静分析、去芜存菁、取舍剪裁,《富起来需要多少时间》这篇新体验小说横空出世。

《富起来需要多少时间》记述了人多地少资源贫乏、台风肆虐土地干旱的晋江,人们在困顿生存状态下,为了摆脱贫穷命运,在一无区位优势、二无特殊政策、三无资源禀赋的条件下,凭着一股敢闯敢拼的精神,无中生有,借鸡生蛋,手胼足胝,克服艰难险阻,历尽悲欢离合……小说是虚构的,但是书中描写的有名有姓的人物至少100多人,其人其事真实发生,来龙去脉都可追溯考证。许谋清以作家洞察世界解剖人性的眼力,手术刀般笔尖触及这些人的灵魂深处,生动地勾勒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堆砌构筑形成了“爱拼敢赢、输赢笑笑”的晋江群体雕像。《富起来需要多少时间》拷问穷怕了的晋江人如何才能脱贫致富。许谋清笔下,晋江沧桑巨变的事实给出了文学的答案:10年!10年间的晋江,演绎多少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许谋清惜墨如金,以宏大叙事与细节提炼,常常是寥寥几笔,即可个性凸显、张弛有度。我们仿佛看到小个子许谋清势如张牙舞爪,他站在文学这个祭台上,胸脯挺直,竟然给人一种渊渟岳峙、气宇堂皇的映象。他眼光流露着一股穿透时空的凌厉杀气,给人很沉的压迫感,在婉转流淌的字里行间,竟然有一股透不过气来的体验,揪住读者,令人欲罢不能。

文学的功用实则无用,一旦为文人,便无足轻重。唐代末年,流浪诗人罗隐行走到了晋江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悲天悯人,更恨自己一无所长,愤愤然赋诗一首,名曰《送灶君》:“一盏清茶一缕烟,灶君皇帝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为道文章不值钱。”看似悲怆,实则无奈,入木三分刻画了文学的本质特性,也是“百无一用是书生”的真实写照。文学当然也自有一席之地,许谋清立志为中国写晋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把位列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第四的晋江创业故事立体丰满地推向全国,介绍给了广大读者,不好说他呕心沥血,起码是理直气壮底气十足,孜孜以求诲人不倦。

晋江人制造的鞋的脚步声响遍世界,晋江人创新服装时尚色彩绚丽五洲,安海斑斓的街景绵延千载……许谋清——小人物抒写大时代。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