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尽管A股市场波澜不惊,但对于一些个股来说,由于其披露的年报或一季报超出市场预期,获得了一波上涨机会。在年报和一季报披露的关键节点,投资者该如何从中掘金,并避开一些“雷区”呢?
风险一:业绩“变脸”风险
按照规定,上市公司需在4月底前,完成上一季度的业绩披露。经过3月份之后,本月也将迎来年报披露的高峰。
对于一些个股来说,如果业绩超出市场预期,其往往更能获得市场认可,短期也能有可观的涨幅,而对于一些已被实施风险警示的个股来说,投资者则应该更加谨慎看待。尤其近期在“炒小炒差”的风气下,不少投资者已经深入其中,更应当注意。
与年报披露相关联的是,业绩报告一起出现的,还有部分公司的巨额商誉减值。此前,就有上百家公司发布巨额商誉减值,公布之后,股价也出现了大幅下跌。
据悉,商誉是通过企业并购而来的,只在企业合并中产生,指的是购买方支付的超过被购买方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商誉计提减值也常常是上市公司业绩“变脸”的一大原因。
风险二:个股退市风险
在A股市场,有连续两年亏损的个股,将受到特殊处理(ST),用以显示这类股票有退市风险。
对于非ST股票而言,连续亏损两年或许意味着年报披露将“戴帽”。
Wind 数据显示,截至3月29日,已经有89只ST个股披露业绩首亏或者续亏。对于这些个股而言,其基本面都较差,短期内上涨幅度大的主因往往因为市场炒作,普通投资者或回避。
去年年底,上交所、深交所正式发布退市新规。新规进一步优化了退市指标、缩短了退市流程,一定程度上将加大市场出清力度。在退市新规之下,普通投资者更要谨防退市风险。近期,天夏智慧、长城影视等4股已被交易所决定强制退市,退市整理期结束后公司股票将被摘牌,投资者应当回避风险。
风险三:解禁和减持
解禁,即限售股解禁,意味着可流通股数量增加,个股股价或因此而承压。
据相关数据统计,2021年4月,全市场共有86家上市公司涉及限售股解禁,解禁市值1900多亿元,较上月减少300多亿元。
具体来看,五粮液、万泰生物等5股的4月解禁市值超百亿元。业内人士认为,对于一些绩优白马股而言,在估值合理的情况下,如果解禁后出现大幅回撤,长期投资者可视为一次较为良好的进场机会。但对于一些基本面较差的个股,遇到大量解禁时,投资者应当谨慎对待。
在年初一波上涨之后,不少公司纷纷发布减持公告。而进入3月份,也有100余家公司发布减持计划。减持计划公布后相关股东就会进行减持操作,由此导致股价承压,对于市场情绪也会有所打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