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b版:小记者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炊糕做粿过大年

白欣怡(晋江安海南林小学四年1班)

以往春节,爸妈会带我去外地旅游。今年因为疫情,我们决定响应号召,留晋过年。我们和大伯、叔叔一家人约定离开城市的套房,一起回农村老家过大年,感受另一番浓浓的年味。

大年廿九这天,我们的车子刚开到村里,就看到村里人忙碌的场景。有人忙着大扫除,有人忙着准备过节的贡品,或杀鸡宰鸭或制作各类“炸物”。昔日安静的村庄仿佛一锅小火慢熬的浓汤,开始咕噜咕噜沸腾起来,溢出色香味俱佳的年味。

奶奶格外高兴。家门口早已准备好各种炊具及各类食材。奶奶说:“难得一家子都齐了,就陪我一起炊糕做粿吧。”

于是,大家在奶奶的指挥下分工合作,秩序井然,好不热闹。

我和堂哥、堂妹等几个小孩子在水井边洗菜。厨房里,大伯母负责切香菇、妈妈切肉、婶婶把萝卜弄成丝。接着,大厨奶奶登场。她先把葱头干煸,然后把香菇、瘦肉、虾米放入锅里炒。待炒熟以后,奶奶把这些配料盛出,倒入装萝卜丝的桶里混合搅拌。然后按一定比例倒入糯米粉,再加入适量水进行搅拌。多次搅拌均匀以后,几个大人挽起袖子,一起帮忙制作咸粿。他们把米浆揉成一个个团块。先揉成一个圆形,再拍扁。接着放到蒸笼里蒸。

在红砖灶前,奶奶拿出火柴对着火柴盒划了一下。“兹”的一声,火柴燃着了,点燃了奶奶手中的干草。奶奶把它放到灶膛里。火苗渐渐地旺了起来,那火红的光亮让人觉得温暖,真是个好兆头呀。

奶奶点燃了一炷香,她说咸粿蒸熟大概需要一炷香的时间。我们一家人围在灶台边,边闲聊边守候着蒸笼。我想,蒸一笼好粿,是最考验手艺和耐心的,也体现了在这样的日子里最大的诚意。

粿香扑鼻,那是家乡的味道,那是年的味道呀。粿熟了。想起大人说要说吉利的话,我赶紧说了句:“希望新年牛转乾坤。”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炊糕做粿过大年,碗糕笑逐颜开,甜粿象征甜蜜,咸粿内涵丰富……喜庆的糕粿带着人们丰收的骄傲,为年节披上了一身华美的盛装。

指导老师_吴婉如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