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b版:要闻 下一版  
下一篇

破壁垒 提效能 优服务

晋江首例“1+N”“N+1”涉水审批“一件事”办结

本报讯 (记者 沈茜 通讯员 林冬萍) “以前办多个涉水审批要跑好几趟、交一堆材料;现在‘一窗受理、一次办结’,5个工作日内就能拿到结果,效率太高了!”21日,在晋江市政务服务中心水利窗口,刚办完业务的晋江市路桥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经办人陈先生连连称赞。这是晋江市首个通过“1+N”“N+1”涉水审批“一件事”办结的案例,更是晋江聚焦企业需求、深化审批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缩影。

作为民营经济活跃的县域标杆,晋江涉水建设项目常年保持高位运行。传统审批模式存在“事项多、环节杂、材料繁”痛点,曾长期制约项目落地效率。为破解这一难题,2025年以来,晋江市水利局深入贯彻福建省《涉水审批“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推进方案》要求,锚定“流程重构、服务升级”核心目标,创新推出“1+N”“N+1”双审批模式,通过集成化改革、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三维发力,切实实现企业办事“少跑腿、快落地、降成本”。

针对不同项目审批需求差异,晋江市水利局精准构建“1+N”“N+1”双向审批体系,靶向破解传统审批堵点。其中,“1+N”模式聚焦单个项目多事项联办,整合取水许可等6个高频涉水事项,企业“一次申请、并联办理”实现“多事合一”,杜绝重复跑腿;“N+1”模式针对多个项目同类事项批量办理,对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等高频事项实行“统一收件、同步审查、同步批复”,达成“批量快办”成效。

在破解审批流程痛点的基础上,晋江市水利局聚焦“清单”与“流程”双向发力,持续降低企业申报门槛,推动审批服务从“分散”向“集成”深度转型。一方面,制定办事指引,将多事项申报条件、材料、流程整合为“一张清单”,申报材料从21项压减至14项,减轻企业负担;另一方面,针对防洪影响评价、水资源论证等“分别评审”耗时问题,创新推行“一次踏勘、一次评审”机制,企业提交一套材料即可完成全部申请,审批部门将串联流程转为并联协同,审批周期平均缩短11天,评审效率提升55%以上。

与此同时,晋江市水利局以技术创新提质效、服务升级暖民心,推动审批服务从“能办”向“好办”进阶。技术赋能方面,对接省一体化审批平台实现全流程网办,运用福建水利智审系统开展智能化审查、提前排查制约因素,建立评审专家“一贯制”机制,提升审批精准度与连贯性;服务优化方面,通过“局长走流程”等活动,现场破解堵点问题15个。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的“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晋江此次涉水审批改革,既契合生态保护要求,更实现了“降费、提速、增效”的多重突破:所有涉水审批事项全部实现全流程网办,企业申报时间成本降低50%以上,平均每个项目减少重复提交材料30%以上,审批环节精简至3个,为项目企业节省中介服务费用。

晋江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水利局将持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1+N”“N+1”涉水审批“一件事”改革,以审批效率持续提升助力项目加速落地,为晋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注入更强水利动能。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