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晋江市青少年心理健康宣教活动启动

本报讯 (记者 吴清华) 国庆、中秋“双节”临近,本报《健康周刊》联合晋江市第三医院(晋江市精神卫生中心)启动“阳光心灵·双节护航”青少年心理健康宣教活动,通过专业干预为青少年和家长构筑节日心理健康防线。

15岁的小顾曾因沉迷网络游戏、拒绝与父母交流成为“问题学生”。晋江市第三医院儿童青少年临床心理中心倪清碧主任团队引导小顾父母从“指责式教育”转向“倾听式陪伴”,并制定“21天行为契约”:小顾每日完成一小时学习可兑换30分钟游戏时间等。三个月后,小顾脸上再现自信笑容,学习成绩也提升不少。

晋江市第三医院公共卫生科科长邹杰表示,近三年“双节”期间,青少年因家庭冲突引发的情绪障碍就诊量激增40%。

邹杰提醒,家长应关注五大预警信号:一是躯体化反应,如头晕、腹痛却查无病因;二是情绪突变,易怒、沉默或突然哭泣;三是行为倒退,拒绝完成作业、逃避社交;四是认知障碍,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五是自伤倾向,如划伤手臂等极端行为。“若症状持续超两周,需立即就医。”

为应对心理危机,晋江市第三医院开通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0595-85192588、全国心理热线12356。

邹杰推荐“5-4-3-2-1”感官着陆法缓解焦虑:说出5种看到的物品、4种触摸到的感觉、3种听到的声音、2种闻到的气味、1种尝到的味道。该方法可帮助孩子从情绪漩涡中抽离。邹杰建议,假期结束前3天应逐步恢复上学作息,保证每天7至8小时睡眠,模拟校园日程,通过规律感给孩子带来安全感。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