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b版:小记者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安海中心小学学生

展示特色闽南语实践作业

本报讯 (记者 刘泽宇 通讯员 许宇峰) 近日,随着新学期的开启,晋江市安海中心小学微信公众号特别推出暑期闽南文化传习活动专栏,集中展示学生们的闽南语传承实践作业。一系列洋溢着生活气息且富有创意的作品,不仅让闽南语的独特魅力在校园中弥漫,更让乡土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深深扎根。

为推动闽南语方言传承与乡土文化教育,安海中心小学在今年暑期精心设计了多样化的闽南语传承实践作业,涵盖“每日一句闽南语”“家庭小课堂”“舌尖上的闽南”“非遗小记者”“创意传承者”等多个板块,以贴近生活、充满趣味的任务设计,引导学生在真实语境与实践操作中感受闽南文化的温度。

“从担心难以把控火候,到品尝到外酥里嫩的海蛎煎,我突然明白了它成为闽南小吃招牌的缘由——不仅在于新鲜的食材,更在于制作者的用心。”六年级小记者王梓莹在参与“舌尖上的闽南”活动后,对家乡美食有了全新的认识。她不仅亲手制作了闽南海蛎煎,还录制Vlog、用闽南语解说制作过程,在动手实践中探寻家乡味道背后的传承密码。

除了美食制作,“创意传承者”“家庭小课堂”等活动同样精彩纷呈。学生们有的以红砖古厝、安平桥为灵感创作画作与手工作品,用闽南语介绍创作思路;有的邀请长辈担任“家庭教师”,共同学习《天乌乌》《扒龙船》等经典闽南童谣,录制亲子共学视频;还有学生化身“非遗小记者”,走访社区老人、南音艺人与木偶戏师傅,聆听技艺传承故事。

接下来,安海中心小学还将从参与活动的学生中评选“闽南语传承小使者”,并展出优秀作品,进一步激发学生传承乡土文化的热情。“一句乡音,一份乡情。”晋江市安海中心小学校长李雪强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用童声唤醒古老的闽南记忆,成为家乡文化的“小小守护者”。

小记者感言

在近期举行的晋江教育“守耕人”——教育故事分享会活动中,我十分开心能与妈妈一起带着自己的闽南红砖古厝建筑画作上台分享,成为闽南文化的小小传播者。

苏飞悦(五年6班)

在用闽南语介绍制作海蛎煎时,我不仅体会到了制作美食的愉悦,还感受到了闽南语的独特魅力。王梓潼(四年5班)

原来闽南传统文化如此有趣!以后我还要继续探索,用心学习制作更多闽南小吃、学说闽南话,好好感受这份独特的传统文化!黄同阳(四年5班)

参加这次闽南语传习活动,尤其是亲手制作并品尝土笋冻的体验,让我真切感受到了闽南文化的温度与内涵。土笋冻的Q弹口感会消散,但闽南语中的烟火气与人情味,已随着这次体验在心底扎根。

陈妍铱(四年5班)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