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b版:花苑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针脚里的星河

许若熙(晋江永和英墩小学六年2班)

蝉鸣聒噪的午后,我攥着揉皱的比赛失利通知书,躲在房间角落发呆。目光扫过书架,那本《外婆的小屋》突然撞进眼里,淡绿封面像片清凉的叶子。翻开它,安小橙笔下爬满牵牛花的老屋、总在檐下缝补的外婆,忽然漫出纸页——原来每个孩子都拥有一座“外婆的屋”,那里藏着我们最初和最后的铠甲。

我的“屋”,是外婆的针线筐。外婆不住在老屋,她住在城市的楼房里,却固执地保留着缝纫的习惯。她的银顶针在阳光下总会闪出细碎的光,如同夜空中最倔强的星子。

那个改变我的午后,天空是灰蒙蒙的。我抱着被颜料染得花花绿绿的校服冲回家——美术课的意外,让我精心准备的演讲比赛服装彻底报废。明天就是决赛,我望着那团狼藉,泪珠砸在衣服上。

外婆什么也没说,只是拉我坐在她身边。她端来清水,将衣服平铺在桌上,像对待一件珍贵的瓷器,然后取出针线,戴上老花镜。“你看,”她指着那片最深的污渍,“生活啊,总是冷不丁给你染上点颜色。咱们不急着擦掉,试着把它绣成一朵花,好不好?”

那是我第一次仔细观察外婆的手——布满老茧,关节因常年的劳作而微微变形,却稳得像山。针尖在布料间穿梭,发出细密的“沙沙”声,像春蚕食叶,又像夜雨敲窗。深蓝色的污渍被她巧手勾勒成墨梅的枝干,零星的红点化作绽放的花瓣。一针上一针下,她不是在缝补,而是在绘制一幅微型的水墨画。

“外婆,为什么您总说‘要绣花,不要遮丑’?”她手中的针线未停,声音温和如初夏的风:“因为这世上的裂痕和污渍,你遮不完的。但你可以选择用金线还是黑线去缝合。用金线,裂痕就成了艺术品最亮的部分。”

那一刻,我忽然懂了。外婆用最朴素的方式告诉我:挫折从来不是用来掩盖的耻辱,而是可以被我们亲手转化为美的原材料。原来,外婆是艺术家。她在最平凡的日常里,用最绵长的针脚,为我绣出了一整片星河。

指导老师 柯丽君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