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踏集团对外披露企业反腐的最新阶段性数据。与此前单个案例的披露不同,此次安踏集团披露的反腐数据涉及人数多、涉及层级高(含总裁级1人、总监级14人)。也正因如此,这一事件引发的关注度之高前所未有。
民企反腐并不是一个新话题。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2024年,检察机关依法惩治民营企业关键岗位工作人员腐败犯罪,起诉3298人。此前,包括腾讯、美团、比亚迪等在内的知名民企都曾披露过企业内部反腐情况。在本土,除了安踏,七匹狼、九牧等民营企业也都发布过类似信息。
外界的关注,从侧面反映了民企反腐绝不仅仅是企业的“自家事”。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关系到经济增长、就业稳定和社会的创新活力。民企内部的腐败问题,如高管受贿、职务侵占等并非孤立事件,损伤的不仅是单一民企的经营状况,更是民企群体的发展动能。
然而,我们也该正视民企反腐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内部监督机制的缺失。不少民营企业内部的管理还比较粗放,尤其对重点部门、岗位、环节和人员权力行使的监督力度不够,这就给内部腐败留下生存空间。另一个问题则是心态。不少民企基于“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往往倾向于内部消化腐败问题而不愿诉诸法律,无形中助长了腐败行为。这样的心态在中小型企业身上表现更为明显。
欣喜的是,在越来越多的民企主动亮“丑”,把内部腐败情况对外披露的同时,国家也从法律层面为民企反腐加持。今年5月20日出台的民营经济促进法就明确规定,国家推动构建民营经济组织源头防范和治理腐败的体制机制,支持引导民营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廉洁风险防控,推动民营经济组织提升依法合规经营管理水平,及时预防、发现、治理经营中违法违规等问题。
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既需要营商环境的外部扶持,也需要企业治理的内部变革。民企反腐亦是如此。唯有以立法、司法等力量清除民企内部的腐败蛀虫,促进民企内部治理的改善,民营企业才能轻装上阵,越走越稳。
世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