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b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从清凉一城到爱洒全域

——本报“夏日送清凉·请喝一瓶水”公益行动首次实现跨域覆盖

本报记者 林小杰 施珊妹 陈心心

当盛夏的热浪渐渐褪去,一场持续了57天的“清凉约定”也圆满落下帷幕——由本报发起的第八届“夏日送清凉·请喝一瓶水”公益行动,为全晋江流域的高温劳动者画上了今年的清凉句点。

57天里,公益行动累计收到爱心企业、商家、协会、热心市民的捐赠100批次,共228331瓶爱心水。更值得铭记的是,在这个夏天,这场延续了8年的公益行动,累计送出爱心水超100万瓶。

今年,这份清凉有了更广阔的足迹——首次沿着晋江流域铺展,从源头永春县的24小时“清凉一站”,到入海口石狮市的企业赠水点,让高温下劳动者能就近寻得解渴的甘甜。这份跨越地域的清凉延伸,正是本届公益行动最亮眼的突破,也让“全流域联动”成了今年公益故事的核心。

流域联动:

从单点服务到全流域覆盖

助农激活共富动能

今年,“请喝一瓶水”公益行动跳出晋江城区的传统边界,沿着晋江流域的脉络,完成了从“单点服务”到“全流域联动”的跨越,更在解渴之外,为流域共富注入了新动能。

作为深耕晋江流域的主流媒体,我们深知,流域内劳动者的需求相通:他们为了保障城市正常运转,在烈日下坚守。炎炎夏日里,他们最需要的,正是那份及时的清凉。

于是,今年公益行动首次将“清凉一站”赠水点延伸至整个晋江流域,构建起“源头到入海口”的清凉脉络。

在晋江源头永春县,公益行动设立了城东、儒林慈善爱心驿站两个24小时开放的赠水点,由永春县助困公益协会协助管理、大学生志愿者每日值守,日均送出爱心水108瓶。“永春的站点全天有水,取水方便,量还足!我们凌晨三四点在马路上打扫卫生,也能随时喝得到!”环卫工人郑师傅的话语,真切展现了跨域公益覆盖给户外工作者带来的实际便利。

对于此次联动,永春县助困公益协会执行会长姚永代深有感触:“这次能加入‘请喝一瓶水’行动,和其他站点一起实现晋江流域公益覆盖,不仅是对我们过往工作的肯定,更让分散的公益力量聚合成了更强的合力。未来,我们会继续把这份清凉延续下去,让更多户外工作者感受到夏日里的清凉。”

与源头永春的清凉补给相呼应,晋江入海口的石狮也迎来了首个“清凉一站”。7月23日,位于石狮市的卡宾创意园“清凉一站”正式启动,这是本报首次联动区域外企业,将赠水点从晋江城区延伸至这片泉州湾南岸的重要区域。启动当日,该赠水点便迎来了不少户外工作者——正在附近卸货的德邦快递小哥吴先生接过爱心水,直呼“及时”,“这么热的天,工作中能喝到一瓶水,确实得劲!感谢你们的爱心活动,给力!”前往园区餐饮店取餐的饿了么小哥小曾,接过水后连连点赞:“第一次见这么好的活动,很有心!”

作为爱心企业,卡宾服饰(中国)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孙佳琪坦言:“很荣幸能参与这项公益行动,为晋江流域的户外劳动者送上一份清凉,也传递我们的心意。”在卡宾“清凉一站”,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及时补水以保障供应充足,一个月下来,共提供爱心水100箱。

值得一提的是,当公益行动触达流域源头,本报记者得知了永春荔枝丰收的信息,随即策划“廿载芳华 流域绽放”公益助农直播活动。本报直播团队走进岵山镇塘溪村,探访“500岁荔枝王”、讲解荔枝分辨技巧,直播首秀开播30分钟内,观看人数破4000人、点赞超万次,十分火爆。塘溪村党委书记李建南说:“直播后,微信消息爆了,不仅卖出了荔枝,更让岵山百年荔枝文化被更多人知道。”

这场直播让“送清凉”有了双重意义——既为劳动者“补生理之水”,也为晋江流域的农户“补发展之水”,形成“献爱心、享增收”的流域共富闭环,让公益不再是单向的物资传递,而是连接流域情感、激活流域产业的纽带。(下转2版)

(上接1版)

    成长突破:

    从2万瓶到100万瓶

    微小善意汇成流域暖流

    全流域覆盖的突破并非偶然,而是8年公益长跑沉淀的必然结果。回溯“请喝一瓶水”的成长历程,这场公益行动始终以“微小善意”为起点,一步步跑出了规模与温度的双重升级。

    2018年首次发起时,一句“您一个转发送出一瓶水”的呼吁,让超2万瓶爱心水汇聚,成为晋江人夏季公益的“初体验”;2020年,公益行动首次突破单一送水的形式,新增灵源万应茶、防晒服等物资,为劳动者送去“解渴+防晒”的双重关怀;2023年,爱心水总量跃升至36万瓶,参与群体从早期的几十家商家,扩展到企业、协会、亲子家庭等多元力量。

    而今年,这场公益行动迎来了里程碑式的成长——随着晋江青商会捐赠的5010瓶爱心水的汇入,8年来,“请喝一瓶水”累计收到爱心水突破100万瓶。这不是简单的数字累加,而是一座城市用8年时间沉淀的善意答卷。

    从市民谢文佳连续多年、每年送来1200瓶水,到王铃溪三姐弟用压岁钱、卖废品挣的钱累计购买并捐赠的9408瓶水,再到张耿伟带着“季延二代”子女连续4年参与、今年捐出3600瓶水……每一份微小的参与,都让“请喝一瓶水”从报社发起的公益行动,变成了晋江人共同的“夏日习惯”。

    本报小记者们也主动加入,梅岭心养小学蔡怿朗、安海中心小学许诺等小记者组成的“爱心送水小分队”,用搬水、递水的行动传递温暖,让公益的种子在心中生根,也让这场公益行动实现了“代际传承”。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晋江报业大厦频繁收到匿名爱心水。“有人在网上下单了10件水,我就按他们给的地址送过来了,原来是来献爱心的。”配送员陈良柱的经历印证了这份匿名的善意——今年,他已多次为匿名捐赠者配送爱心水至晋江报业大厦。

    经统计,在今年100批次的捐赠名单中,匿名人士就有14批次,数量较往年成倍增长。这份“不留名的善”,恰恰说明公益已经融入了晋江人的生活,这些捐赠者或许是学生、老板,甚至可能是户外劳动者本身,他们以默默行动为公益行动添砖加瓦。

    使命传承:

    20年公益初心不变

    让清凉与温暖长流

    这份跨越八载、覆盖全流域的公益坚守,实则是晋江经济报创刊近20年来“公益基因”的生动延续。从创刊之初聚焦本地民生,到发起“夏日送清凉·请喝一瓶水”公益行动,再到推动全流域联动、赋能流域共富,公益,始终是我们不变的初心。

    明年,晋江经济报将迎来创刊20周年。作为晋江重要的公益IP,“请喝一瓶水”的每一次升级,都与报社“服务流域、温暖流域”的理念深度契合。早期聚焦晋江城区,是为了守护身边的劳动者;如今拓展至全流域,是因为我们深知,只有覆盖源头到入海口的每一个角落,才能真正服务好整个流域的百姓;而联动永春助农,则是我们用媒体优势助力流域产业发展的新尝试,让公益从“物质帮扶”升级为“产业赋能”。

    如今,整个晋江流域的25个“清凉一站”赠水点仍在持续送水,直到送完为止。100万瓶的里程碑不是终点,而是“流域公益联动”的新起点。

    一瓶爱心水,温暖一颗心,清凉一座城。“夏日送清凉·请喝一瓶水”公益行动已走过8个年头,每个盛夏,不同行业、不同身份的人都以同样的情怀携手同行,让“请喝一瓶水”成为晋江人共同的爱心约定。

    本届公益行动虽已收官,但爱从未停歇——让我们相约明年盛夏,继续携手传递清凉,让晋江流域的每一份坚守都被看见、被尊重,让这份清凉与温暖,在流域间长久流淌。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